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一、单选题 1.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洋流 B.地形;洋流 C.纬度;大气环流 D.地形;大气环流 2. 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春天(或某些地方的雨季),树才开始生长。新的细胞长在上一年的树轮与树皮之间。刚开始的时候,新生细胞长得比较大,形成的是“早材”,随着季节的变化,之后长出的细胞会越来越小,细胞的颜色也会逐渐变深,这时形成的是“晚材”。“晚材”与来年长出的“早材”之间会形成一道明显的界线,前后两条界线之间的那部分木材,就形成了“年轮”,它是大自然的记录者。据此完成下题。 影响树木“年轮”出现宽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A.风力强弱 B.水热条件 C.海拔高低 D.土壤肥力 3.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岩石的组成 B.气候的影响 C.水分的分布 D.生物的分布 影响土壤氮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等。表1为某地区不同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氮元素含量数据统计。据此完成下题。 表1 深度(cm) 林地(g/kg) 草地(g/kg) 农业用地(g/kg) 0~10 1.11 0.89 0.60 10~20 0.55 0.38 0.40 20~30 0.33 0.22 0.29 4.该地区土壤氮元素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呈( ) A.增加趋势 B.减少趋势 C.先增后减 D.保持稳定 5.影响该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氮元素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生物量 B.成土母质 C.降水量 D.地形地势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提高其生态效益已经成为城市绿地建设的首要目标。有研究证实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绿地植被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城市绿化树种的生态效益大多集中在降温、增湿、固氮放氧、降噪、抗污染、生态保健、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榕树是福建省省树、福州市市树,是福建省各城市中常见的绿化树种,树干挺拔,树冠较大,生长期枝叶茂。一般在福州市区的公园、广场出入口处多栽种榕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通常情况下,我国华北地区居民在房屋前栽种的树木( ) A.以季雨林树种为主 B.以常绿林树种为主 C.以硬叶林树种为主 D.以落叶林树种为主 7.福州市区的公园、广场出入口处多栽种榕树,其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遮阴纳凉 ②防御台风、洪涝灾害 ③美化、装饰园林 ④防治植物病虫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城市商业步行街多选择颜色鲜艳的植被造景,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游客的审美情趣 B.改善市民的宜居环境 C.打造城市的文明程度 D.营造愉悦的消费环境 堪察加杜鹃花起源于堪察加半岛,目前广泛分布在东北亚和北美洲西北部。末次冰期时,海平面下降,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相连,堪察加杜鹃花通过南北两条路线扩散到北美洲。下图示意堪察加杜鹃花末次冰期扩散路线及现代分布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堪察加杜鹃花的生长习性是( ) A.怕湿 B.耐寒抗风 C.喜光 D.耐盐抗碱 10.堪察加杜鹃花扩散的南部路线( ) A.地处板块生长边界 B.受暖流影响小 C.以死火山为主 D.冬季风力强劲 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史料记载我国早在周代就开始种植行道树,是世界上种植行道树历史最悠久、数量最多的国家。与自然环境中生长的树不同,城市的行道树通常栽种在一米见方,80厘米深的树池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我国周代时期行道树的主要作用是( ) A.标记道路位置及范围 B.吸烟滞尘,美化环境 C.分隔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D.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12.与自然环境下的树木相比,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行道树的生存条件及特征,表现在( ) ①废气笼罩,低温冷害 ②根域空间狭小,水分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