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分数: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本题注重基础,考查字词、文学常识等课内知识) 1. 默写古诗文名句。(8分) (1)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露从今夜白,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词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 (4)《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 2.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阴 huì( ) 拮 jū( ) 褴褛( )( ) 嗤笑( ) 文学常识填空。(5分) (1)《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_____国作家_____,他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2)《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_____》。我们在文中认识了活泼健康的少年_____和变得麻木困苦的中年_____。 4. 综合性学习。(8分) 学习了《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班级举办了“走进小说天地”的主题活动。 (1)【人物画廊】请从杨二嫂、于勒中任选一人,仿照示例,为他/她写一段人物简介。(4分) 示例:闰土,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少年时天真活泼、勇敢机智,是“我”心中的小英雄;中年后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而变得麻木、迷信,成了辛苦麻木的农民代表。 (2)【情节续写】假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真的发财回来了,菲利普一家的反应会是怎样的?请展开想象,进行简要的片段描写(不少于50字)。(4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课内阅读:阅读《故乡》选段,完成5-8题。(15分) 选段内容(略):从“这来的便是闰土”至“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 选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中年闰土的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4分)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一句中,“欢喜”和“凄凉”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文中闰土恭敬地叫“我”一声“老爷”,而母亲却让“我”和闰土“还是照旧(哥弟称呼)”。你怎么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态度?(4分) “我也说不出话”一句,包含了“我”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3题。(16分) 守山翁 李亮 ①老陈是这山最后的主人。儿子在城里买了房,接了他三次,他回了三次。他说:“我走了,谁来看这些树?” ②这山是村里的集体财产,包产到户后,没人愿意要这偏远的荒山,老陈便要了。他像打磨一件瓷器一样,用了三十年光阴,把一座秃岭打磨得郁郁葱葱。松柏、杉木、毛竹,都是他的兵,他一声令下,它们就漫山遍野地站直了。 ③老陈最得意的,是山腰那一片果园。桃三李四杏八年,他记得每一棵果树是哪年栽的,喜欢什么肥料,怕什么虫子。秋天,果子熟了,他并不急着摘去卖,总要留一些给过路的鸟雀和山下的孩子们。 ④村里的青壮年都走了,只剩下些老人和孩子。孩子们也陆续被父母接进了城。山,越来越静了。 ⑤这天,来了几个穿西装的人,带着图纸和测量仪器。他们在山上转了半天,最后找到老陈,说公司看中了这片地方,要开发成度假山庄,价钱好商量。 ⑥老陈蹲在门槛上,一口接一口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像山里清晨的雾。良久,他摇摇头:“不卖。” ⑦“老汉,你一个人守着这荒山有啥意思?卖了钱,去城里享清福不好吗?” ⑧老陈磕磕烟袋锅,站起身,指着满山的树说:“你看它们荒吗?它们每一个都有名字,都认得我。我走了,它们会哭的。” ⑨来人笑了,觉得这老头真是迂腐得可爱。 ⑩他们走后,老陈一个人在山上坐了很久。夕阳给他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他和他守护的山林,沉默地融为一幅画。 晚上,老陈给儿子打了个电话。儿子在电话那头叹气:“爸,您这是何苦……” 老陈没解释,只是轻轻地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