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如图a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加热汞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他测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如图b是我们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吸入的水的体积往往小于集气瓶原有空气体积的1/5。下列关于出现这样的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 汞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而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B. 曲颈瓶整体成形,不需要连接,气密性更好,避免漏气 C. 红磷点燃后再放入瓶中,会使集气瓶中原有的空气逸出 D. 现在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拉瓦锡所处的时代相比降低了 2.成年人每分钟约需要吸入8L氧气,那么一昼夜需要吸入空气的体积大约为( ) A. 11470L B. 55000L C. 11520L D. 242000L 3.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研究小组的同学在燃烧实验完毕后,测量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若集气瓶的容积为200mL,则应该选用的量筒的体积为( ) A. 200mL B. 25mL C. 50mL D. 100mL 4.空气的成分:①氧气;②氮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按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5.最早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 A. 瑞典化学家舍勒 B.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C. 英国化学家拉姆赛 D. 瑞典化学家瑞利 6.如果没有空气,下列运动无法进行的是( ) A. 跑步 B. 跳伞 C. 跳绳 D. 跳远 7.小温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 白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雾 B. 白磷燃烧结束就可将试管倒扣 C. 倒扣试管后试管内液面会上升 D. 可以用木炭粉代替白磷实验 8.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利用,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可用作燃料 B. 二氧化碳制成干冰,用于制造舞台烟雾 C. 氮气用作食品填充气 D. 稀有气体用于制造各种用途的光源,如霓虹灯 9.空气的成分主要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按体积分数由小到大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 A. ②①③①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②① D. ④②③① 10.如图所示是研究空气成分的三个实验,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有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11.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发热剂(铁粉)与氧气的反应,小涛同学设计了利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实验开始前,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 若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 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数值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12.空间站内的氧气主要是通过电解水方式获得,然后将氧气与储备的氮气以一定体积比混合成“人造空气”(约21%的氧气,78%的氮气,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0.7%),保证舱内大气的总压与氧气分压相对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1%的氧气和78%的氮气指气体的体积分数 B. 燃着的木条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即熄灭 C. 可用木炭测定“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 “人造空气”与空气成分完全相同 13.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 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D. 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打开止水夹,水进入瓶内 1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