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军训的目的在于锤炼我们的血性,在于培养我们的作风, 在于感受部队的纪律。 我们更重要的是所有同学要把爱国、爱党、爱军播撒在我们心间 根植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 只有从精神上强大起来的国防才会金汤永固 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习近平 1.陈独秀语句运用 陈独秀曾言:“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对于当时的青年来说,青春,意味着一种生机勃勃、百折不饶的人生,意味着一种以天下为己任、饱藏奉献的精神,意味着一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 2.周国平语句运用 周国平曾说:“坚持做有梦的人,梦能成真,即使不能,也可丰富你们的心灵。”梦想或许不能让每个人都成就丰功伟业,但它承载着人的个性与价值。怀梦前行的人生,即使没有轰轰烈烈的高潮迭起,也会流溢着独一无二的光芒。 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群少女的梦想-― 《哦,香雪》 。 哦,香雪 ———铁凝 导读课 【阅读方法指导】 1.快速通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15分钟) 2.结合作者介绍、背景,精读文章,圈画关键信息 3.回顾梳理情节脉络,加深理解 铁凝,出生于1957年,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著作:《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文坛,“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文学流派雨后春笋般涌现,对那个疯狂年代的反思和追忆成了文学的重要内容。但是铁凝却另辟蹊径。在1982年,她把自己心里的女孩形象写出来,就成了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淳朴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小说获当年优秀短篇小说奖。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皱褶 纤细 隧道 娇嗔 虔诚 埋怨 手肘 踮脚 磨蹭 凛冽 吮吸 窸窣 lǐn liè diǎn xiān cèng suì qián zhǒu shǔn xī sū zhě chēn mán 认识读音 序幕(1-4) 火车到乡村 开端(5-45) 欢乐一分钟 发展(46-53) 渴望铅笔盒 高潮(64-72) 换来铅笔盒 结局(73-83) 香雪深夜归 (概述小说情节) 二、叙事线索:以 “香雪的行动与心理” 为核心线索,串联 “火车” 与 “铅笔盒” 两大关键物象 小说的线索分为 “明线” 与 “暗线”,二者交织,既推动情节,又深化主题: 1. 明线:香雪的 “行动线”——— 围绕 “火车” 展开的互动 “火车” 是连接山村与城市的唯一纽带,也是香雪行动的核心触发点: 线索起点:香雪和女孩们 “等火车”,体现对外部世界的向往; 线索发展:香雪为换 “铅笔盒”“上火车”,突破了山村女孩的胆怯,是她主动走向 “文明” 的关键一步; 线索终点:香雪 “走回台儿沟”,完成了一次自我突破,也象征着山村青年对 “进步” 的追求。 “火车” 不仅是情节的载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