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九课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凉州词三首 作者: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慧立、彦宗《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导入新课: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陕西出土二枚罗马金币和 一枚波斯银币 罗马的凯撒大帝(中国西汉时期)曾穿着丝绸长袍去看戏,引起全场的钦羡,观众都在观赏这件华美的长袍。经考证,当时凯撒穿的丝袍材料来自中国长安。 中外文明之间存在着一条贸易之路。。。。。。 一、丝绸之路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一词来称呼历史上这条促成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路线。“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第一自然段,回答丝绸之路名称来源以及狭义和广义的丝绸之路分别是什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精品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精品课件 1.概念 阅读课本结合第6课古代人口迁徙知识思考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背景、目的、影响。 (1)时间:公元前138 (2)背景:匈奴南下威胁西汉统治,汉武帝维护边疆安全 (3)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战计不成 却 功在千秋 (4)影响: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精品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精品课件 2.“凿空”———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 出发时间 结果 意义 为了联络大月氏 共同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 没达到目的,但是有 一定成果的。 了解西域的风土人情,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基。 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 发展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公元前119年 2.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的前因) 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史记·大宛列传》:“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裴駰集解引苏林曰:“凿,开;空,通也。骞开通西域道。” 思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为什么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 提示: 经中国西北和中亚的丝绸之路贸易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已存在,但没有形成比较固定的路线,而且断断续续,不为世人所知。 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前后的丝绸之路交通和贸易,无论是在规模、稳定性还是影响力等方面,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精品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精品课件 阅读课本找出丝绸之路的发展、衰落的过程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精品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精品课件 丝绸之路兴起于西汉,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时期再度兴盛起来;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萎缩,但海上丝绸之路却呈现繁荣景象;直到元朝,陆上丝绸之路再度兴起;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完全消亡 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 C.政治统一有利于丝绸之路畅通 D.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绸之路贸易 C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精品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_精品课件 丝绸之路的真正衰落,是从明代开始的,而且其原因还不是因为中国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西亚形势的变化,欧洲跟中国陆路的贸易,最重要的通道是从巴尔干半岛经土耳其、伊朗到西域,然后从河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