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9083

湖北省恩施州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113966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湖北省,考试,图片,试题,语文,9月
  • cover
恩施州202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暨9月起点考试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问一:习近平总书记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化自信? 如何看待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 乔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 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还讲了,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 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我认为,一个民族,正因有大量的、各门类的作品传播下来,才形成了自已的文化 传统和血脉。这种文化传统和血脉形成了一个民族的性格,这种性格的底蕴说到底就是 取决于文化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本,是中国文艺想象力的不竭 源泉和深厚土壤。中国文艺只有把自己的根系深深地扎向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从 中华文化中汲取灵感和智慧,才能书写当代文艺的辉煌篇章。离开了民族文化的根,创 作的作品就难以长大。 问二: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 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您如何看待中华民族的自信? 乔羽:我们去看现当代中国歌词创作出现过的三次高潮:一次是在三十年代抗日救 亡运动兴起之时,大批抗战歌曲有如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成为抗日救亡的战鼓和号角,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鼓舞了中华儿女的抗日斗志。另一次高潮是在新中国成立 以后的五十年代出现的,词作家、作曲家和全国人民一样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 他们把人民群众翻身解放的喜悦写进了歌曲,在人民中广为传唱。再一次高潮是从十一 届三中 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全会以后到现在。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祖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为伟大的 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和卓越成就,给艺术家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回顾这个 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歌词艺术的发展,始终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变革密切联系着, 在每个历史时期,都代表着人民的心声,唱出时代的强音。我相信,所有的歌词作者, 都会无负于时代,都会为时代写出洪亮的歌、优美的歌、感人肺腑的歌、使人上进的 歌,用这些歌去鼓舞人民奋力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问三: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诗歌, 有着其独有的特征、表现形式、精神风貌。( 乔羽:如果我的歌词有可取之处,那就是我注意在不同时代写人民群众心里的真 实情感。不论在什么时候,我都要去表达这个时代人民大众心底最美好的感情。 《我的祖国》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写的。那段时间,电影《上甘岭》导演邀 我写一首插曲。开始我写不出来,但当时电影己经拍完,只等着歌词。有一天,长春 下大雨,我在招待所散步,就突然想到不久前见到的长江。我是山东人,过去只看过 黄河,小麦、高粱熟悉得不行,可从没见过水稻。头一次看到两岸一片片稻田,长江 滚滚的气势,既令我惊叹不已,又让我为之震撼,感慨新中国的蒸蒸日上,于是,“一 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