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第 4节分与合(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直观观察,经历对2~5这几个数进行分与合的过程,掌握2~5的组成。 2.在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中,感受分与合的联系,初步感悟有序思考的方法,能不重复、不遗漏地说出分与合的所有结果。 3.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初步培养数感和抽象能力。 4.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探究2~5的分与合,掌握2~5的组成。 2.难点 感受分与合的联系和有序性。 课前准备 课件、5个玉米的图片、小圆片或小棒。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小红家的农家小院吗 (出示单元情境图)在这个小院里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学情预设:我们认识了1~5这几个数,学会了比较大小…… 在小院里,我们不仅感受了丰收的喜悦,还学会了1~5这几个数,学会了按顺序观察和表达。今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农家小院,看看会带给我们哪些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一些学生在幼儿园时已经有了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的初步认识,但结合情境进行有序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本节课开始之初,先带学生回到本单元学习之初的情境,让学生顺理成章地想到学过的知识,从而迁移应用到今天的学习中,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环节二:探究新知 任务1:动手操作,理解5的分与合 活动1:数一数,分一分 提问:桌子上摆着几个玉米 你能数一数吗 学情预设:一共有5个玉米,我是从左往右数出来的。 评价:这位同学说得真好,不仅数出了数量,还告诉我们数数的顺序。按顺序数,就不会有重复和遗漏的地方了。(教师边说边把玉米图片贴到黑板上) 提问:现在爸爸打算把这5个玉米收一下,分成两堆进行晾晒,两堆是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两堆就是两部分。不能都放在一起,每一部分都要有玉米。 【设计意图】学生认知中的两堆已经自动规避了0的存在,这里让学生解释对“两堆”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两堆就是把总量分成两部分,为以后学习“总量=部分量+部分量”打好基础。 提问:把5个玉米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呢 你一定有想法了,先不着急说,我们用小圆片或小棒代替玉米,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桌子上摆一摆吗 学生自主操作学具,在桌子上摆。 活动2:用符号记录结果 提问:你想到了几种分法 学情预设:3种、4种。 追问:你的小圆片或小棒一次能摆几种分法 要想把所有的分法都展示给大家,只靠小圆片或小棒怎么样 学情预设:小圆片或小棒一次只能摆出其中的一种分法,我们可以摆一种记录一种。 评价:你的办法很好,我们可以把每一次摆的分法记录下来。记录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会遗忘,还可以帮助我们思考。 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把这个结果记录下来呢 学情预设:可以画图形,比如圆;可以用数字记录。 教师评价:跟画图形比,数学符号表示起来简单多了。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刚刚的分法记录下来。 教学提示:要让学生在杂乱的动手操作中体会、思考,进而梳理、优化记录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分、摆的基础,本环节的动手操作相对简单,但相对杂乱的过程,使得有序记录成为学生的需求。通过学生思考、交流,经历从说到记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渗透有序思考、化繁为简的思想。 任务2:汇报梳理,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 提问: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对比,凸显符号的简洁性。 教师选取不同形式的表达进行展示,请学生对比。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几种表示方式,你更喜欢哪种表示 为什么 学情预设:(1)我喜欢第一种,因为这种方法是按顺序分的,每次左边增加1,右边减少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