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墨子 兼爱 导入新课 导入 现代的中国,有“中国梦”,奔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先秦时代的智者,也发挥着他们的智慧,畅想着一幅幅社会蓝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墨子的理想世界。一起学习这篇《兼爱》。 导入新课 导入 人称墨子为“天才匠人,孤独侠客”,这种孤独似曾相识。在那个拒绝崇高的时代,拥有高贵理想的人们,孔子、庄子、墨子……无一不是孤独的。 孔子游说天下、著书立说,温雅敦厚; 庄子超然物外、顺应天理,逍遥无为; 而墨子古道热肠、反战爱民,行侠天下。他的孤独别有一番豪气和决绝。 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本课中说理的方法和论证逻辑。 了 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素养 课前预习 走近作者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和墨家主要代表人物。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课前预习 《墨子》其书 《墨子》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课前预习 作者思想 政治:主张“尚贤”与“尚同”。提出了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非攻”的主张。 经济:主张“强本节用”,即重视生产,崇尚节俭,人人参与劳作并分工合作、各尽所能。主张量功分禄,以劳定赏。 伦理:主张“兼爱”。为官的要“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为民的要相亲相爱,交互得利。 教育:主张教育目的是实现救世济民。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 军事:主张“有备无患”,反对侵略战争,主张采取防御战术。主张外交上要“遍礼四邻诸侯”,争取国际上的支持。 课前预习 非儒即墨 显 学 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 隐学 通常是指离现实较远、不那么为世人瞩目的学问。 在中国文化史上,我们提到中国文化主流的时候,往往“儒道”并称,但是在战国时期,却没有这样的并称,当时最显著的两个学派是“儒墨”或“孔墨”,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这说明在先秦时期,墨家是非常显赫的。然而在后代,一直到清代以前,研究墨子的人却非常少,墨家为什么在后世逐渐没落 课前预习 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在那个礼崩乐坏、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剧烈的变革之中。广大劳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安危。 读显身手 整体感知 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速读课文,顺手标好段序、划出字词。 读一读:读准字音 明确字音。 譬(pì) 弗(fú) 恶(wū)施不孝 恶得不禁恶(wù)而劝爱 整体感知 小组合作任务单 1、朗读课文,注意断句和停顿。 2、概括全文内容,并梳理结构层次。 3、找出每段中心句。 4、翻译全文,注意文中的特殊句式、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