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单元 控制燃烧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 A.太阳能 B.风能 C.石油 D.潮汐能 2.保护环境,共建美丽地球家园。以下践行“低碳”生活理念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大力推广燃煤发电 B.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C.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D.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倡导低碳生活 3.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时,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B.所有的燃烧都有发光、放热、冒烟的现象 C.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燃烧 4.“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油锅不慎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B.加油站、加气站严禁明火 C.冬季用煤炉取暖时,预防煤气中毒 D.在居民楼消防通道上堆放生活杂物 5.工业上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一种切割工具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调节乙炔和氧气的比例可以改变乙炔的着火点 B.乙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 CO2+2H2O C.氧气用量相对不足时,容易生成炭黑或CO D.相同条件下,乙炔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温度高 6.火柴盒擦火皮上含微量红磷,火柴头含有少量氯酸钾和硫黄,用相同的力采用甲、乙两种方式点燃火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种方式用力相同,都能顺利点燃火柴 B.乙用力方式产生的摩擦力更大,易点燃火柴 C.火柴能燃烧是因为摩擦降低了火柴的着火点 D.竖直向上的a火柴比b燃烧更旺 7.用如图装置验证CO2的性质。在塑料瓶上打3个孔,在一根细铁丝上粘2张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纸条(一干、一湿)放入塑料瓶中,通入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干的纸条先变红,湿的纸条后变红 B.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 C.实验结束后取出湿的纸条用吹风机吹干,纸条由红变紫 D.该装置既能验证CO2的物理性质又能验证化学性质 8.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A.变化观:在一定条件下,CO2和CO可以相互转化 B.微粒观: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 D.分类观: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的多少,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选择合适的药品和如图所示装置,既可制取气体,又可验证物质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实验室里,装置Ⅰ可用作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B.当打开K1、关闭K2时,装置Ⅱ可用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C.当打开K2、关闭K1时,装置Ⅲ可用于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CO2 D.当打开K1、关闭K2时,在装置Ⅱ中装满水,可用于收集氧气 10.右图表示五种物质间的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经略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物质X一定为H2CO3 B.反应①元素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 C.反应②一定吸收热量 D.若反应③出现浑浊现象,该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二、填空题 11.(6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汉书》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即为石油,石油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三国演义》记载:“扬汤止沸,不如去薪”。“薪”指柴、草等燃料,“去薪”灭火的原理是 。 (3)《庄子·杂篇·外物》记载“木与木相摩则然(燃)”,从燃烧条件分析“木与木相摩”的取火原理是 。 12.(8分)根据所给的信息,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碳中和”所采用的三种方法。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供给人们呼吸的 。 (2)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