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0269

6.2《五石之瓠》课件(共5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910358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庄子 五石之瓠 导入新课 导入 猜猜他是谁? 有人说,他极大,如展翅鲲鹏,击水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遨游于碧海长空,不慕恋滚滚红尘; 有人说,他极小,小如翩翩蝴蝶,款款而飞,悠游自在,不知是自己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变为自己? 导入新课 导入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后人据此提炼出成语“庄周梦蝶”。 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了 领略庄子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思辨性,恰当评价庄子的说理散文及其思想。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素养 课前预习 走近作者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曾经做过漆园吏。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课前预习 作者思想 ① 人生观:无欲、无为。 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② 自然观:天人合一。 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③ 政治观:主张无为而治。 ④ 生死观:一死生,齐彭殇。 课前预习 《庄子》 《庄子》一书乃是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又称《南华经》。其中散文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汉文学史纲要》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鲁迅评价:"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 共33篇 内篇(7) 外篇(15) 杂篇(11)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养生主: 指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根本原则和主要关键。 《庄子·养生主》 为庄周所作。 课前预习 《庄子》 庄子的三条鱼 北冥之鱼 濠梁之鱼 相忘于江湖之鱼 不要让物欲迷住你的眼睛。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 别让爱扼杀了你的自由。 课前预习 时代背景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时是一段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中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庄子和孟子二人是属于同一历史时代的名人,可是在这个乱世,两人走出了截然不同的步伐。 课前预习 时代背景 《逍遥游》是道家经典《庄子·内篇 》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