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0642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613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统编,纲要,中外,高中,2025-2026
  • cover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时目标】 掌握重难点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 突破易错点 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评价 【课堂巩固·当堂练】 1.孙中山在评价四川保路运动时指出,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革命或许要推迟一年半载。可见,孙中山认为四川保路运动 (  ) A.为武昌起义爆发创造了条件 B.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结束了军阀割据局面 2.(北京东城·高一统考期末改编)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其实质意义在于 (  ) A.传播民主共和观念 B.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C.实现自由民主法治 D.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3.据统计,自辛亥革命爆发至1913年4月,仅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七地就有政党社团386个,其中政党与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社团有271个,它们成为民众议论政治形势、关心国家命运和进行政治沟通的平台。这表明辛亥革命(  ) A.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利于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课后必刷·当日清】 1.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指的是 (  ) A.推翻清朝统治 B.建立民主共和国 C.平均分配土地 D.驱赶外来侵略者 2.下图所示为1916年年底,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后有时任中华民国总理段祺瑞和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签名。这一任命状可以用于说明当时政府 (  ) A.积极创办高等新式学堂 B.决策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C.违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 D.名义上实行责任内阁制 3.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后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的分歧体现在 (  )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4.有学者在谈到辛亥革命时说:“归根结底是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变了的时代,变了的社会诉求,势必引起整个社会更大变化。它有欧美式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 A.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序幕 B.使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5.梁启超曾说:“(民国初年)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这主要反映出辛亥革命后 (  ) A.国民言论渐趋自由 B.民主政体初步建立 C.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信仰之自由”,同时颁布行政命令规定学校不准读经,不准祀孔。广州、四川、湖南等地的学校废除了尊孔读经,把孔庙改为学校或习艺所,停止了祀孔典礼。该举措的出台 (  ) A.铲除了专制制度的社会土壤 B.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C.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 D.利于传播民主共和理念 7.[社会情境]1902年,《游学译编》上刊登文章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 (  ) 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 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各省决心独立,蓄根在怨苦政府三年内之反对立宪,授柄在官收商办铁道之不合方法;而发机在荫昌(清陆军大臣)汉口之战,恣行杀略,凡识时务者皆能知之,既由极高之热度酿成一般之舆论,潮流万派,毕趋共和。 ———张謇《致袁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