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0883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11-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1135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答案,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
  • cover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时目标】 掌握重难点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成就,认识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突破易错点 宪法与普通法律;法治与法制 【课堂巩固·当堂练】 1.(天津河东区高三一模改编)新中国成立后,历次通过的宪法都包括序言和四章。1954年宪法的目录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了“国家机构”前面。宪法结构顺序的这一变动(  ) A.显示了人民当家作主 B.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C.完善了国家民主法治 D.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法律;1982年宪法颁布后,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此后,全国人大又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这反映了我国 (  ) A.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B.引进外资是对外开放的重点 C.法制建设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3.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  )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课后必刷·当日清】 1.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  ) A.加紧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2.下图反映出新中国 (  ) A.法律体系已经完善健全 B.“依法治国”方略已经实现 C.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D.法律内容存在不平衡性 3.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划清党组织与政府的职权范围,《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明令禁止各级党委以党代政,以言代法,逐步理顺了党与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与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这些举措 (  ) A.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动性 B.有利于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C.扩大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权利 D.实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愿望 4.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对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正,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我国 (  ) A.高度重视与保障人权 B.公民的法治意识日益增强 C.法律随时代进步不断完善 D.法律的经济职能得到强化 5.(河南信阳二模改编)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被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行 (  ) A.摒弃了原有的法律规范 B.建立了全新的法制体系 C.使中国进入成文法时代 D.推动了法治文明的发展 6.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说明 (  ) A.实事求是是我党工作的基本原则 B.引领社会风气变革的是人民群众 C.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D.坚持群众路线是治国的核心内容 7.[生活情境]2013年10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加了网购、汽车、保险理财、公益诉讼等内容。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该法实施20年后的首次大修。这次修法旨在 (  ) A.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