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写观察日记 第 三 单 元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同学,你们知道什么是观察吗?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 观察下面两幅图,看看这两幅图有几处不同?你都能找出来吗? 通过图片找不同的小游戏,同学们是否感受到观察的魅力?在生活中,你们曾经仔细观察过哪些事物呢? 你们有留意过花盆里种子发芽的过程吗?你知道家里养的小猫的各种声音和动作,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试着连续观 察,并用日记记录下来吧! “写观察日记” 审清习作要求 任务一 1.审清内容 本次习作要求同学们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这收获可以是 ( )。(多选) A.观察的过程 B.观察时的想法和心情 C.观察对象的变化 ABC 任务小贴士 课本习作任务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连续观察的重要性,第2自然段明确交代了本次习作的内容。 2.审清细节 畅畅认为写观察日记不仅要写看到的客观现象,还要写出自己的主 观想法,你认为她的想法是_____ (填“对”或“错”)的。 对 任务小贴士 课本习作任务提示大家观察日记中还可以写“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由此可知日记的内容不仅仅包含客观观察到的现象。 3.审清重点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进行_____观察,写出_____。 任务小贴士 课本习作任务既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列举了连续观察的对象,也直接用文字 提示了本次习作的重点。 连续 观察对象的变化 能对周围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等,进行连续观察,重点观察事物的变化。还要能把观察对象的变化、观察的过程、观察者的想法或心情记录下来。 习作目标 审清楚了习作要求,也就了解了习作的目标! 掌握习作要素 任务二 习作要素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要素解读 学习并掌握本单元习作要素,首先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对观察对象进行连续且细致的观察,并认真记录。然后整理记录,筛选感兴趣或变化大的内容作为日记重点。最后依据记录,用恰当的方法写日记。 习作要素具体的要求是什么? 写作公式 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对观察对象进行连续且细致 的观察+记录观察所得并进行整理+确定写作重点+详写重点内容(运用修辞手法、“五感法”等)+略写次要内容+表达情感或感悟 示例 10月9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我刚得到了一些小白菜的种子,便迫不及待地找来一个装满泥土的泡沫箱,把种子撒下,心里盼望着小白菜能快快长大。 10月13日 星期一 小 盼望着,盼望着,沉睡中的种子终于苏醒了过来,冲破了土壤,发芽了!这些小芽儿特别可爱,白白的,尖尖的小脑袋调皮地探出泥土,有趣极了! 10月17日 星期五 阴 小白菜芽越长越高。今天,我惊喜地发现,细茎上面长出了两片嫩绿的叶子,形状仿佛蝴蝶的翅膀。清风中,它们你推推我,我推推你,又像两个关系要好的小朋友,充满了活力。看着看着,我回忆起它们起初的样子,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感动。 结合习作目标与习作要素,想一想:你想观察的事物是什么?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是用眼睛看、鼻子闻、用手摸?还是用耳朵听或者用心去感悟?你想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受? 习作思考 搜集习作素材 任务三 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来搜集素材? 观察对象 观察方法 观察内容 表达感受 你想观察什么? 观察对象 动物:兔子吃青菜,蚂蚁搬家,母鸡下蛋,燕子垒窝,小狗看家,母鸭带小鸭在水里悠游,蜗牛爬行,壁虎捕蚊子,金鱼睡觉,蜜蜂采蜜,蝈蝈儿“唱歌”…… 自然现象:月亮的变化,雷雨前后,晚霞的变化,“天狗食月”现象,日出,日落,彩虹出现前后…… 植物:黄豆发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