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围城》 步入仕途为官还是回乡野耕种,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导入新课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开创田园诗一派,又称田园诗人,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基础。他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诗歌内容: 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 晚年:“归隐田园” 创作背景 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期间,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因此从官场离去。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 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yìn zhuō yú jī yán ài fèi fán 思考:“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从何而归? 联系写作背景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 追问:尘网、樊笼指的是什么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比喻官场 用夸大的数字“三十年”,说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悔恨,是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 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作者官场束缚的不喜与厌恶。 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本性热爱自然。也是他选择远离官场,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 适俗韵:适应世俗。即世俗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 爱丘山:喜欢山林。直接言明自己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自己与世不和、高洁的个性。 思考: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运用比喻和拟人,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特别是“恋和思,旧和故”都用得非常好,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顺应天性的选择 为何而归 为何而归 守拙归园田 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表现出作者不愿与当时的社会同流合污,不愿在黑暗的官场迷失自己,追求坚守本真,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体现了作者追求精神独立的高尚情操。 归向何处? 找出描写田园景色的句子,并概括作者归去的田园有何特征。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找出诗中意象、意境: (1)意象: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 村庄、炊烟 狗吠、鸡鸣 (2)意境:清新自然、祥和安谧 闲适恬淡、宁静幽美 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白描 静 动 近 远 以有声衬无声,以声衬静 归去如何? (1)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无尘杂:没有官场的世俗的纷争与虚伪。 有余闲:指的是精神的自由和安宁。 自然: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