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_____即景 第 七 单 元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同学们,你们是否留心观察过眼前的一处景物或自然现象呢?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_____即景”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美好的瞬间,用我们的笔,去描绘那些触动心灵的美景! 审清习作要求 任务一 1.审清内容 下列素材中,不能作为本次习作内容的是( )。 A.阳台的风铃 B.秋天的田野 C.雨中的学校 A 任务小贴士 课本习作任务要求“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然后进行写作。 2.审清细节 下列句子不能出现在本次习作中的是( ) A.白云刚才还是一群小绵羊,这时已经变成了雄狮,转眼又变成了骏马…… B.秋天,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冬天,树叶落光了…… C.在遥远的海面上,出现了一个火红的小皮球,它一蹦一跳,似顽皮的小、 姑娘。 B 任务小贴士 结合课本习作任务中的拟题示例———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以及“即景”一词的意思———就眼前的景物(做诗文或绘画),可知本次习作不能写观察对象在跨度比较大的时间内的变化。 3.审清重点 关于本次习作的重点,下列说法中最恰当的是( ) A.把观察后的收获或感想详细地写出来。 B.把题目补充完整,写出景物的特点。 C.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任务小贴士 根据课本习作任务提出的两个注意要点,可知本次习作的重点。 C 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要观察景物的变化;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如从近到远、从早到晚、从部分到整体等;要能够从颜色、形态等角度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习作目标 审清楚了习作要求,也就了解了习作的目标! 掌握习作要素 任务二 习作要素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要素解读 本单元习作要素要求不仅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捕捉景物随时间的流转而展现的动态之美与静态之韵,还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秀的写作能力,能展开想象,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与多样的修辞手法,将景物的变化细腻入微地呈现于笔端。观察景物时,可以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等顺序,先宏观把握景物的整体风貌,再细致入微地观察其细节特征,并记录景物的动静态之美。同时,还应注重不同感官的体验,如视觉上的色彩与形态,听觉上的风声与鸟鸣,嗅觉上的草木气息等。还可以在观察时展开联想,尝试将景物拟人化,赋予它们情感与性格,如春风的温柔、秋雨的忧郁,使景物变化更加生动。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是展现景物变化的关键,要求既要呈现景物静态的宁静美,如山川的沉稳、湖泊的平静,又要展现景物动态的活力,如风吹草动、水波荡漾,让画面更加丰富、立体。至于修辞手法,常见的主要是拟人、比喻、排比,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习作要素具体的要求是什么? 示例 天空中乌云密布,不一会儿,几滴雨点儿轻轻地落下,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声响。随后,雨势逐渐加大,雨点儿变得密集起来,形成了一道道雨幕。雨水落在地面上,溅起了小小的水花。随着时间的推移,雨势越来越大,大雨如注,仿佛从空中倾泻而下的瀑布。雨滴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和窗户,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小路上的积水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个水洼。忽然,一阵风吹来,雨开始变小了。天空也逐渐明朗起来,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照在湿漉漉的地面上。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花草树木经过雨水的洗礼,显得生机勃勃。 写作公式 ① 有序观察(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等)+ 描绘景物静态之美+ 有序写出景物的动态 变化(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② 多角度观察(静态与动态、不同感官体验)+ 展开联想,将景物拟人化+ 运用静态描 写(结合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运用动态描写(结合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