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3646

第8课 图表呈现 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 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日期:2025-09-1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26次 大小:15333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练习,信息技术,上册,四年级,学年,2025-2026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8课 图表呈现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信息科技 四年级 上册 -出卷网-:浙江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教学内容与学习对象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制作图表”和“修改图表”,重点学习的大概念是“数据存在多种形式,可以通过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和呈现”。 本课内容与四上第一单元《泛在的数据》中“多样的数据”“数据的价值”等内容密切相关,在感知认识数据并了解数据价值的基础上,经过第二单元《数据证明观点》前几课数据处理方法的学习后,本课突出图表以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结果的优势,重点是掌握图表制作和修改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呈现类型,引导学生关注数据的组织与呈现,为后续数据解读与分析做铺垫,同时相关知识与技能也会迭代运用到四下第三单元《用数据讲故事》“数据可视化”“规律与预测”等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体现课程内容的螺旋上升。 本课基于“数据”这一逻辑主线,响应课程标准“数据与编码”模块内容要求的第六条“在对简单问题的分析过程中,使用数字化工具组织并呈现收集的数据,借助可视化方式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以支撑自己的观点”的内容要求。本课聚焦尝试制作、修改图表的过程,感知不同图表类型存在差异,能够根据主题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呈现,体验图表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作用,认识到图表便于比较数据、表达观点。 学习对象是四年级学生,经过四上第一单元《泛在的数据》和第二单元《数据证明观点》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类型和价值有了一定的感知,并能借助数字化工具组织数据。同时学生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已经掌握手绘条形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对图表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体验,能够直观感受到在数据表现方面,图表的优势。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求知欲强,能够主动探究图表制作和修改的方法,但是对具体问题分析能力较弱,在数据区域和图表类型的选择上存在一定困难,且缺乏利用数字化工具制作图表的经历。 教学目标分析(含核心素养导向) 通过寻找、观察身边图表的应用实例,感受图表呈现数据的优势。 通过对数字设备使用情况相关数据的自主探究和实践,掌握图表制作、修改的基本方法,能合理选择数据区域和图表类型。 通过分析不同需求下数据呈现方式的应用实例,形成基于需求选择可视化方式呈现数据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图表制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呈现的需要,合理修改图表。 教学过程 回顾:《数据计算》课后练习 观察课件上出示的上节课《数据计算》课后练习的两份作业,寻找不同之处。 举手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出示上节课教材P29课后练习中两份学生的不同作品(行列标题位置不同,如上图),提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区别,并邀请2位举手的学生说一说。学生能快速发现表格中的数据内容虽然一样,但是行列标题的位置不一样,对应的数据区域就会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计算》课后练习的展示,并邀请举手的同学交流发现,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关注表格列和行的数据区域内容,为本课后续数据区域的选择做铺垫。 二、讨论:“表”“图”对比,体验优势 自主选择观察“各社团选课人数统计表”表格或条形统计图,快速说出最受欢迎的3个社团名称,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找到答案的。 思考并回答:哪种呈现方式更容易观察和比较数据? 【教师引导】教师同时出示“各社团选课人数统计表”表格及相关条形统计图,挑选快速举手的3名同学汇报自己观察后的结论,大部分学生选择借助图表观察比较能快速得出正确答案,追问选择图表的学生:你为什么选择观察图表,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