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4919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766792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李白、杜甫和苏轼,如果跟着他们三人中的一位去旅行,你选谁 知识链接—词作派别 在词盛行的宋代,人们根据词作的风格将其划分为两派,是那两派?风格特征有何不同?其代表人物是谁? 豪放派 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婉约派 李清照 柳永 苏轼 辛弃疾 课程导入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作者简介 诗 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 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 绘画 “湖州竹派” 代表人物,“朱竹” 别具一格 苏轼20岁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颍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食荔枝》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轼《初到黄州》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此处壮丽的风景作者感触良多,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咏 史 怀 古 诗 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等。 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 内容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手法 用典、对比、双关、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语言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或慷慨悲壮 情感 借古讽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咏 史 怀 古 诗 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课文研读 输入正文 输入正文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 qiáng )橹(lú)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fà)↘。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táo)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 研读感知—上阙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景是情感的触发点,上阕都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由这些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研读感知—上阙 水的意象 水与月,是古人在诗歌中经常吟咏的物象,水以其缠绵多情而被人寄托无限情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句词写的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亦指人事之水,历史长河 风流人物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 研读感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