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陶渊明 备注 标签 百世田园之主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描述 字元亮,后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归园田居 其一 诗意的栖居—陶渊明 了解作品 《归园田居》共有五首,写作于陶隐居后第二年(公元406年)。 分别从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等五个方面描写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ài zhuō yìn fán 1.根据诗歌内容联想,作为陶渊明的好友,我们就此事的对话是如何展开的? 为何而归? 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适俗:适应世俗。韵:气质,情致。 丘山:指山林。 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羁,约束。 南野:南面的田野。 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少年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天性原本热爱山林。误落在世俗的种种束缚中,一转眼就是三十年。被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遨游过的深潭。我在南面的田野边开垦荒地,持守愚拙的本性,回乡过田园生活。 【翻译】 【注释】 第一部分 为何而归 君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尘网、樊笼指什么? 诗人对其是何态度? 君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 官场 (不满 厌恶) 比喻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尘网 樊笼 田园 自然 君归向何处?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方:四周围绕。 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依依:隐约的样子。墟里:指村落。 颠:顶端。户庭:门户庭院。 尘杂:指世俗的繁杂琐事。 虚室:静室。余闲:余暇,空闲。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 宅子四周围绕十几亩地,还有茅草小屋八九间。榆树柳树遮盖着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在堂前。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村落轻柔飘升的炊烟。狗在深巷中叫,鸡在桑树上打鸣。门户庭院里没有世俗的繁琐杂事,静室里自有余暇。长久困守在束缚本性的俗世里的我啊,又能返回自然了。 【翻译】 【注释】 第二部分 归后如何?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圈出诗中的意象,思考:诗人如何描写田园?田园的景色有何特点 体现诗人怎样的感情? 归后如何? 选景: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深巷、鸡鸣、桑树 画面风格: 宁静、恬淡、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图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工笔:用笔工整,注意细部的描绘,多用形容词、动词渲染和烘托。 白描 工笔 写意 归后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宁静闲适、喜悦、怡然自得的心情 尘网 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