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5058

2.2《红烛 》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662726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红烛 第一课时 闻一多 部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 闻一多 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现代爱国诗人、学者。 前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新格律诗理论的倡导者,提出“三美”主张。 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 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8年发表第二部诗集《死水》; 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1899--1946) 作者简介 闻一多 (1899--1946)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22年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美国人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 1925年3月在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5月启程回国。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仆先生的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当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作者简介 闻一多 闻一多早年参加新月社,在创作诗歌时,提出诗歌创作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文学成就 他(闻一多)那眼光的犀利、考索(考查探究)的赅博(渊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郭沫若。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出光来? 阅读诗歌 1.阅读《红烛》,思考诗人从这些角度叙写“红烛”写出了其的哪些品质?诗人对此态度如何? 红烛 角度 寓意 情感 品析意象的象征意义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蜡烛有很多种颜色,诗人为什么选择红色? 红烛之红色象征赤诚、炽热、忠心,恰如诗人心中的那抹赤诚之红。 在诗人眼里红烛是理想人格的化身。 红烛特点 作者情感 红色 赞颂:红烛赤诚的品质 红烛之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第二节: 诗人对红烛必须自我燃烧才能放出光的过程提出疑问,表示不解。 第三节: 否定了自己的疑问,领悟到了只有燃烧才能放光。 红烛特点 作者情感 燃烧才能放光 困惑: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了悟:只有燃烧才能放光 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 红烛之光 世人是 怎样的? 梦 血、灵魂 监狱 民众尚未觉醒 血性犹存 但麻木不仁 思想陈腐、 受着禁锢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第四节:诗人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