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5220

4.4.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课件(共14张PPT)2025-2026学年青岛版(2024)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2429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25-2026,八年级,数学,初中,2024,青岛
  • cover
(课件网) 4.4.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如图,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打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 把剪出的等腰△ABC沿折痕对折,那么△ABC是轴对称图形吗? 是轴对称图形, 由于AB=AC,将纸片对折,使得腰AB与AC重合,且折痕AD两旁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因此等腰△ABC是轴对称图形。 在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角?线段AD有什么特殊性? AB=AC,BD=CD,AD=AD ∠B=∠C,∠BAD=∠CAD,∠ADB=∠ADC, AD是△ABC底边BC上的中线 AD是∠BAC的角平分线 AD是△ABC底边BC上的高 交流讨论:经过折叠,折痕AD把△ABC分割成两个全等三角形。类似地,把△ABC分割成两个全等三角形也可以通过作辅助线的方法实现。如何作辅助线呢? 在△ABC中,AB=AC,作底边BC的中线A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B=∠C,还可得∠BAD=∠CAD,AD⊥BC。 也可作辅助线∠BAC的平分线或AD⊥BC,课后证明一下。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例1 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且AD=AE。 求证:BD=CE。 证:如图,作AF⊥BC,垂足是点F。 ∵AB=AC,AF⊥BC, ∴AF是底边BC上的中线, ∴BF=CF。 同理DF=EF。 ∴BF-DF=CF-EF, ∴BD=CE。 F 例2 如图,在△ABC中,AB = 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解:∵AB=AC,BD =BC =AD, ∴∠ABC=∠C =∠BDC,∠A=∠ABD(等边对等角)。 设∠A=x,则∠BDC=∠A +∠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解得x=36°, ∴在△ABC中,∠A=36°,∠ABC=∠C=72°。 练一练 1.如图,以△ABC的顶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交BC边于点D,连接AD。若∠B=40°,∠C=36°,则∠DAC的大小为_____°。 34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 ∠BAC=180°-∠B-∠C=104°, 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得出 ∠BAD=∠ADB=(180°-∠B)÷2=70°, 进而根据角的和差得出∠DAC=∠BAC-∠BAD=34°。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锐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能是锐角或者直角、钝角都可以. ③钝角三角形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一定垂直底边. ⑤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⑥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一定平分顶角. × × × × √ √ 2.如图,在△ABC中,AC=AD=DB,∠C=70°,则∠CAB的度数为( ) A.75° B.70° C.40° D.35° A 3.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AB=6,CD=4,则△ABC的周长是( ) A.10 B.14 C.16 D.20 D 4.如图,在△ABC中,点D在BC边上,BD=AD=AC,E为CD的中点.若∠B=35°,求∠CAE的度数。 解:∵BD=AD,∠B=35°,∴∠B=∠BAD=35°, ∴∠ADC=2∠B=70°, ∵AD=AC,点E是CD中点, ∴AE⊥CD,∠C=∠ADC = 70°, ∴∠CAE=90°–70°=20°。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