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5344

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课件(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71504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上图书馆 王佐良 读书:目的和前提 黑塞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代表作品:《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 作者介绍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 作者介绍———黑塞 诺贝尔奖章 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 《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主要作品: 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诗人、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在英国文学、比较文学、文体学及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跻身国际知名英语文学专家之列。著有《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作者介绍 王佐良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英语教育和英语翻译做出巨大的贡献。 成就: 许国璋 吴景荣 文体知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说理,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综合议论,且不受字数限制。 语基巩固 狭隘 跋涉 闲暇 沉浸 慰藉 麻痹 强迫 孜孜 一摞 卷帙 臻 戕害 ài qiǎnɡ bì zhì jiè luò bá xiá zhēn jìn zī qiānɡ 教益 音讯 高耸 苍穹 白炽灯 间隙 覆盖 吟啸 yì fù xì chì xùn sǒng qióng xiào 请阅读《读书:目的和前提》和《上图书馆》两篇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初读课文 《读书:目的和前提》行文思路 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前提 读书的建议 获得真正的教养 途径 读书 认识自己 拥有个性或人格 读杰作 (藏书室的读书经历) (阅读中国古代典籍的经历) (1-2段) (3-7段) (8段) 《上图书馆》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3段):由波伏瓦的话引出上图书馆之乐。 第二部分(4-9段):回顾上图书馆之乐。 第一层(4-5段):回忆在“公书林”的收获。 第二层(6-7段):回忆在清华图书馆的收获。 第三层(8-9段):回忆留英期间在图书馆的情形。 第三部分(10段):总结全文,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更偏于理趣 王佐良《上图书馆》更趋向感性 通过预习,这两篇随笔哪篇趋于感性?哪篇趋于理性呢?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阅读《读书:目的和前提》和《上图书馆》中描写读书经历、读书场景的文段,梳理作者读书的感受。 重点阅读 情境任务一 书籍名称 读书感受 黑塞 王佐良 书籍名称 读书感受 黑塞 《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 激发了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孜孜不倦地阅读,一坐就是几个钟头。 巴尔扎克的小说 第一次读大失所望,很久之后重新发现其独特的价值。 《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吕氏春秋》《中国民间童话》、中国抒情诗歌和通俗小说 惊异和心驰神往,符合预感和期望又美好无比。 王佐良 英文小说,斯蒂文生的《宝岛》 获得最初翻阅英文小说的快乐。 英文杂志《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 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学到了一些英文。 柏拉图《对话》、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 16、17世纪诗剧 让我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 一片灿烂。 英文的古本 从苦闷沉郁到豁然开朗。 人物 阅读经历 感受 读书的收获和启发 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