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兼爱 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通读选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1 2 3 了解《墨子》的有关知识。体会墨子的思想,辩证分析墨家文化在当时和现代的意义。 学习本课中说理的方法和论证逻辑。 1 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通读选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 3 了解《墨子》的有关知识。体会墨子的思想,辩证分析墨家文化在当时和现代的意义。 学习本课中说理的方法和论证逻辑。 学习目标 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通读选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重点 学习本课中说理的方法和论证逻辑。 体会墨子的思想,辩证分析墨家文化在当时和现代的意义。 1 2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1 .请三名学生分别介绍墨子、《墨子》及墨子生活的时代特点。 2 .请两名学生谈谈他们理解的墨子学说。 任务一:晓墨子,识背景 活动:晓墨子,识背景 墨子,名翟d ,春秋末战期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主张教育目的是实现救世济民。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科学家、军事家(主张“有备无患”,反对侵略战争,主张采取防御战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常被誉为“科圣”。他的军事技术高于其他诸子,在春秋战国时期他和孔子两人被并称为“显学”大师,成为天下人学习的榜样。他一生都在为扶危济困的事业而奔忙。他的思想核心是兼爱。 了解墨子 显 学 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 隐学 通常是指离现实较远、不那么为世人瞩目的学问。 1.作者简介 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 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 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2.墨子思想 墨子思想 3.《墨子》其书 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该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在中国文化史上,我们提到中国文化主流的时候,往往“儒道”并称,但是在战国时期,却没有这样的并称,当时最显著的两个学派是“儒墨”或“孔墨”,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这说明在先秦时期,墨家是非常显赫的。然而在后代,一直到清代以前,研究墨子的人却非常少,墨家为什么在后世逐渐没落 【中国版共济会,历史上的神秘组织,墨家为何强大?为何神秘消失?】 活动一: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熟读课文,做到初步疏通文意(翻译)。 , 任务二:自主学习理解文意,梳理文章思路 标题解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 焉能治之;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