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陶渊明 归 园 田 居 杂诗十二首·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进德修业,将以及时。如彼稷契,孰不愿之? 稷契:唐虞时代的贤臣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人事:指与人交往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先生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zēnɡ)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初读感知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诵读全诗,把握诗意 整体感知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课 文 研 读 归 从全诗来看,“诗眼”是哪个字呢? 归 诗眼是洞察诗歌情感、旨意的窗口,是诗歌的灵气所在。 整体感知 归去何如 归向何处 为何而归 从何而归 探求新知 深入探究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从何而归?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尘网”。尘, 是浮尘、灰尘、尘芥、尘沙,均有贬义,喻庸俗肮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说说诗人从何而归? 深入探究 “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表现这么长期的精神重负,用的却是平静的语气,“三十年”,三个字,就这么轻松。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辞官回家的痛苦也包括对自己昔日人生的否定,也是对自我本然之性的重新发现。 深入探究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主观)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客观) 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醉酒避亲 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就想和阮籍结为亲家,阮籍为了躲避这门亲事开始每天拼命地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醉,不醒人事,一连60天,天天如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就没法向他开口,最后,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 (详见《晋书·阮籍传》) 青白眼 阮籍不经常说话,却常常用眼睛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