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6728

【教学评一体化】3.10《地下水》课时课件+素材

日期:2025-09-3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2024600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一体化,3.10,地下水,课时,课件
    (课件网) 第10课 地下水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体 (苏教版)三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板书设计 06 作业布置 学习目标 01 科学观念:理解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及与人类生活的关联,能用示意图解释水井取水原理。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水井剖面图、制作模型,归纳地形与地下水分布的因果关系,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能设计简易实验模拟雨水下渗形成井水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与分析能力。 态度责任:认识到地下水资源有限性,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地下水的意识,强化生态责任感。 新知导入 02 泉水 暗河 井水 河流、湖泊、池塘、水库都属于地表水。除了地表水,还有地下水,泉水、暗河、井水都属于地下水。其中,井水曾经是人们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探究地下水的形成 探究新知 03 由于地表土壤疏松多孔,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碎石的孔隙中,当被不易渗透水的岩层和黏土层阻挡时,便聚集起来形成地下水。 探究地下水的形成 探究新知 03 雨水 地下图层 碎石 地下水 岩层和黏土层 渗透层 含水层 不易渗透层 “地下水形成示意图”是一种模型。 探究井水形成的原因 探究新知 03 猜一猜,井里的水是怎么来的? 观察水井时要注意安全! 探究新知 03 分析水井剖面图,在图上标注出不易渗透层、含水层、渗透层。 想想为什么水井里有水? 探究井水形成的原因 不易渗透层 渗透层 含水层 探究新知 03 探究井水形成的原因 制作模型,模拟井水的形成实验。 1.在大容器底部铺约1厘米厚的碎石,将一个两头开口、四周有孔的圆筒放在碎石上。 探究新知 03 探究井水形成的原因 2.在圆筒外围依次再铺约3厘米厚的碎石和1厘米厚的沙子。这样就制成一个简易水井模型。 制作模型,模拟井水的形成实验。 探究新知 03 探究井水形成的原因 3.往沙子上缓缓倒水,观察圆筒内水位的变化。 4.从“井”里取一些水,观察水位的变化。 制作模型,模拟井水的形成实验。 探究新知 03 探究井水形成的原因 探究新知 03 探究井水形成的原因 实验现象:水依次通过沙子、碎石缓缓下渗,集聚到杯底,充满小碎石间的空隙,圆筒中的水位慢慢升高。 探究新知 03 探究井水形成的原因 模拟井水的形成对理解地下水的形成有什么帮助 倒水 降水 沙子 渗透层 石子 含水层 杯底 不易渗透层 探究新知 03 探究井水形成的原因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体。我国主要城市有一半以上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开发利用地下水,能让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河流、湖泊等地表水的依赖,拓展生活空间。 干旱地区的暗渠 ———坎儿井示意图 探究新知 03 探究井水形成的原因 探究新知 03 联系生活,了解地下水保护 地下水是有限的,过度开采又不及时补充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地面沉降、土地荒漠化等。为此,人们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如建设雨水花园,铺设透水地面,使雨水经植物、沙土净化后渗入土壤,补充地下水。 探究新知 03 联系生活,了解地下水保护 下渗 排水管 雨水花园和透水地面 地表径流 植草沟 渗透 渗透 下渗 路基夯实 排水管 课堂练习 04 一、选择题 1.以下水的类型中,属于地下水的是( ) A. 雨水 B. 河水 C. 井水 D. 海水 2.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 ) A. 海水倒灌 B. 雨水或积雪融水渗透 C. 人工注水 D. 湖水渗透 3.中国很多城市以( )作为重要的饮用水源。 A. 河水 B. 海水 C. 地下水 D. 冰川水 C C B 课堂练习 04 4.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增加地下水储量的是( ) A. 铺设透水路面 B. 修建大型停车场(不透水地面) C. 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 D. 砍伐森林 5.下列关于地下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下水都储存在地下很深的岩石层中,不会影响地表 B. 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