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8007

12.《石钟山记》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170985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作者简介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以下那部作品不是苏轼所作? 北宋 文学家 眉山人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作者简介 诗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全能苏 文化常识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苏轼堪称全才,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B.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元丰七年六月”是宋神宗的年号,我国古代帝王常用年号纪年,如“庆历”“始皇”等。 C.十二律,又简称“律吕”。“无射”为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为钟名。 D.郦道元,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他以毕生心血撰写地理著作《水经注》,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E.记:一种古代散文文体,出现很早,可以记人和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等。 石钟山简介 石钟山,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区,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 古代儒学名流陶渊明、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朱熹、文天祥、王守仁等曾登临览胜,或题诗、撰文,以记胜抒怀。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壹 鄱阳湖的别称 大 靠近 激荡,掀动 撞击,拍打 认为 这个 把 古代打击乐器 使……发出声音,使动 即使 递进,更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 访求 才 找到,发现 同“含糊” 清脆悠扬 连词表承接 fú,鼓槌 传播 声音 慢慢消失 代“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 但是 更加 才 n作v,命名 壹 郦 道 元 李 渤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人常疑之 余尤疑之 作者依据 得名由来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作者态度 “人常疑之”“余尤疑之”可以互换吗? 人常疑之 ——— 人疑我未必疑 余尤疑之 ——— 我尤对此生疑 郦道元 李 渤 客观记叙,没有轻率的判断其是非。 强调对其说法的否定。 这两疑引出作者探访石钟山,表现作者不囿定论的质疑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求实精神。 “扣石发声”说 “水石相搏”说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kōng)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到 能够 赴任、就职 乘船,名作状 因而,于是 敲,击 相当于“然” 本来 贰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hú),闻人声亦惊起,磔磔(zhé)云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