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项突破提升(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考点一 实验原理、现象及分析 1.(2分)仿照拉瓦锡定量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匙中应盛放的药品是( C ) A.铁丝 B.木炭 C.红磷 D.硫粉 2.(2分)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白磷的用量会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 B.试管中白磷下面铺一层细沙可防止试管炸裂 C.实验说明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D.实验结束后,打开止水夹,量筒中的液面最终停留在40 mL处 3.(2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D ) A.铜粉用量过少,实验结果会偏小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4/5 4.(6分)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有很多,如图1所示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 已知红磷和白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得到的产物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反应完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成分是__氮气(或N2)__。 (2)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图2中用白磷代替红磷进行实验时产物的化学式为__P2O5__,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__。 考点二 实验装置的改进 5.(2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5% B.容器内物质总质量:b点>c点 C.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D.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 6.(2分)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A.b点压强最大,说明红磷燃烧结束 B.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热 C.t2~t3时段,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氧气被大量消耗 D.若在t3前打开止水夹,则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 解析: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c点温度最高,说明c点红磷燃烧结束,放出热量最多,故A错误;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增大,故B正确;t2~t3时段,红磷已经结束燃烧,瓶内氧气几乎被完全消耗,此时温度降低是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由图示可知,t3时装置冷却至室温,若在冷却前打开止水夹,因气体受热膨胀,最终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会偏小,则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故D错误。 7.(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再探究。 Ⅰ.甲组同学利用某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使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 图1 【实验过程】 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脱氧剂粉末(体积为2 mL),封闭。 步骤2:打开止水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止水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数据处理】 (1)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①__注射器中空气的体积__; ②__反应停止后,注射器活塞停留的刻度__。 (2)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__减小测量的误差__。 Ⅱ.乙组同学利用图2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图2 (1)图2中仪器a的名称是__烧杯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