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质量评价(二) 第一~六单元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物质世界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 A.切割木材 B.木炭燃烧 C.葡萄酿酒 D.光合作用 2.溶液对生命活动、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C.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采用了铷原子钟来提供精确时间。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铷原子内含有 37 个质子 B.铷原子易得电子变成阴离子 C.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4.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溶液的溶剂可以不是水 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 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绿色”水处理剂,其化学式为K2FeO4,已知高铁酸钾中钾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D ) A.+2价 B.+4价 C.+5价 D.+6价 解析:在K2FeO4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2)×4=0,解得x=+6。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B.如果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D.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平衡对地球生命有重要的意义 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5 D.参加反应的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4∶18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向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逐渐减少并有气泡产生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 D.电解水时,电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解析:电解水时,电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D项不正确。 9.世界卫生组织将某氧化物R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实验测得该化合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 A ) A.ClO2 B.CO2 C.SO2 D.NO2 10.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D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个氮分子:__N2__;2个氢氧根离子:__2OH-__;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Cl2__。 (2)氯化钠、铁、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氯化钠__(填名称)。 (3)A、B、C、D表示四种物质,在高温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每个物质A的分子是由__5__个原子构成的。 ②反应后,生成C和D两种粒子的个数比为__1∶3__。 ③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AD__(填字母序号)。 A.B和C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物质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12.图1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26.98__。 (2)图2中,B所对应的元素原子在反应中易__失去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铝元素和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质子数不同__。 (4)图2中,属于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