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成果展示 步入化学殿堂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B ) 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B.物体的运动速度 C.物质的制法和用途 D.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为保证实验安全及取得预期实验效果,每位同学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D ) A.将实验室的试剂带回家 B.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从节约的角度讲,用剩的试剂要放回原瓶 D.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3.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A.加热液体 B.倾倒液体 C.添加锌粒 D.取用氯化钠固体 4.央视新闻报道我国航天员们吃到了自己培育的“太空生菜”。下列在生菜种植、加工及食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A.生菜种子的发芽 B.生菜在光照下生长 C.生菜的采摘及清洗 D.生菜在人体内被消化 5.对于自行车生锈,有的同学说与潮湿的环境有关,有的同学说和空气中的氧气有关,因此他们想通过实验来一探究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D ) A.当个人的观点与大多数人的观点不一致时,应三缄其口 B.当个人的实验结论与书上权威结论不一致时,应相信权威 C.当个人获得了与别人不同的实验结果时,没有必要查找原因,坚持自己的实验结果即可 D.在进行实验之前,应认真分析实验任务,仔细设计好实验方法和步骤,做好充分准备 6.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是( A ) A.指南针的发明 B.制造青铜器 C.火药的发明 D.烧制陶器 7.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首次变身为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到“立春”结束,二十四节气与古诗词、古谚语及充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影像融为一体。下列节气对应的古诗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B ) A.雨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处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C.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立春: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8.化学上将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B ) A.“新物质”就是世界上从来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组成或者结构上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D.如果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相对于液态水来说就是“新物质” 9.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C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C.化学变化在常温下都可以发生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解析: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同时伴随能量的变化,故A项正确;有些化学变化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如食物的腐败,有些化学变化在常温下不能进行,需要一定条件才可以发生,如镁条的燃烧需要点燃等,故C项错误;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故D项正确。 10.下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 A.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 B.概念的理解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蜡烛熄灭后有白烟产生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C.化学发展史 D.化学安全 火的掌握和利用促进了化学的发展;现代化学技术已经可以移动分子、原子 化学实验室中不能品尝任何试剂;废弃试剂可以带出实验室 A.A B.B C.C D.D 解析:蜡烛熄灭后有白烟产生,是因为石蜡蒸汽遇冷凝结为固体小颗粒,故A项不符合题意;有些化学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故B项不符合题意;废弃试剂应该回收集中处理,不可以带出实验室,故D项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共41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