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9189

5.2《大学之道》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379047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解读题目 “大学之道”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 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基本的礼节和文化课。 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解读题目 “大学”,在古代的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 作品介绍 《大学之道》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 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把它们编在一起,做《四书章句集注》,经此,《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四书之首”的地位。 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所编,又称 _____,和_____、_____并称“三礼”。 《小戴礼记》 《仪礼》 《周礼》 《礼记》 作品介绍 《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46篇,其主要内容: 一是介绍先秦的礼制条文, 二是阐述了周礼的意义。 《礼记》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养、社会和谐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 作品介绍 作品介绍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孙中山先生称《大学》为:中国政治哲学,最有系统之学,无论国外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到,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西汉今文经学“小戴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人。 了解编者 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俱学《礼》于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 宣帝时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翻译课文 大学:古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学问;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 之:的 道:原则、宗旨 明:动词,彰明 明:形容词,美好 亲:亲近。一说“亲”当作“新”,即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止:达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知道 止:达到的“至善”境界 定:志向坚定不移 静:心不妄动 安:性情安和 虑:思虑精祥 得:处事合宜 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 翻译课文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本:根本。末:枝末。 近:形作动,接近。 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 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翻译课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之:主谓,取独 明明德于天下:状后 治:治理;使……太平、安定。 古代想要彰明美德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 翻译课文 齐:使……整齐有序。 家:家族。 修:修养。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正:使……端正 诚:使……真诚 致:获得 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 翻译课文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