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9196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任务式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229678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PPT,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苏轼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苏轼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这时他已经40岁了,妻子亡故也已十年。二十年的宦海沉浮,对亡妻的一往情深,加上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mǎo zhēng liáng bìn shuāng xuān duǎn sōng gāng 任务一 询“音”悟情 这首词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请大家用几个词形容一下。 凄婉、哀伤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感情基调:凄婉、哀伤 任务一 询“音”悟情 以“梦”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梦前――梦中――梦后 记梦 梦前怀念 十年生死两茫茫,……尘满面,鬓如霜。 梦中相逢 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 梦醒悲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任务二 寻“梦”理情 活动一 以“梦”为线索,梳理行文脉络 诗歌的基本结构 起(开篇点题,奠定基调) 承(承接上文,铺陈渲染) 转(转换视角,开辟新境) 合(收束全篇,卒章显志) 一、起(开篇点题,奠定基调) 诗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作用: 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这是全词的“总起”,奠定了全篇悲痛、深沉的感情基调。 二、承(承接上文,进一步铺陈渲染) 诗句: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作用: 承接“难忘”之情,从时空阻隔和自身变迁两个角度,进一步具体地抒写这种思念的无奈、孤独和悲凉。这是情感的发展和深化。 三、转(转换视角,引入梦境) 诗句: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作用: 这是全词关键的转折点。从现实世界的直接抒情,突然转入梦境的描写。情感得以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词的意境也随之转换,从现实的沉重压抑转入梦境的恍惚迷离。 如果让你来刻画夫妻二人梦中相逢的场景,你会挑选什么样的场景?“小轩窗,正梳妆”寥寥数字,因何而动人? 析梦中———当时只道是寻常” ①运用细节描写。撷取夫妻二人过往甜蜜幸福生活的一个小细节,感人至深。 ②虚与实的对比映衬。以往日的美好来反衬现实的凄凉。词人纳兰性德在给亡妻的悼亡词中写道“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此处也是如此,昔日平常往事,如今已不能如愿以偿,读来让人不禁泪目。 四、合(收束全篇,梦醒情归) · 诗句: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作用: 收束梦境,并最终将梦境与现实融合,点明主旨,留下无尽的余韵。这是情感的最高潮和最终归宿。 赏梦醒———两处茫茫皆不见”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三句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这样写有何妙处? 循“景”结情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①以景结情。“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凄清悲凉的环境氛围,流露出词人对亡妻深深的思念,言有尽而意无穷。 ②对写。写自己怀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语言平易质朴,将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得深沉哀婉,催人泪下。 悬想对方情景,以衬托自己对对方(妻子、儿女、兄弟等家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