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9427

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4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607060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海明威 老人与海 导入 导入新课 “作家在一篇渔猎故事的框架中,生动展示出人的命运,它是对一种即使一无所获,仍旧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讴歌,是对不畏艰险不惧失败的那种道义胜利的讴歌。”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导入 导入新课 海明威曾经说过:“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写作。冰山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你可省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这是并不显现出来的部分”。 那么没有显现出来的还有什么呢? 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把握小说中的主要内容,精读人物的内心独白,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了 感受主人公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险恶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素养 课前预习 走近作者 青年时代的海明威 参战的海明威 获诺贝尔奖时 写作时的海明威 课前预习 走进作者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辉煌的一生。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 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课前预习 知人论世 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 1899年 出版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 1926年 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 1929年 根据非洲旅行和狩猎的经历,写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说。 1935年 访华,支持我国抗日战争。后以战地记者身份重赴欧洲,多次参加战斗。 1941年 《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 1952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卡斯特罗掌权后,离开古巴返美定居。 1954年 1961年7月2日 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 精神忧郁,用猎枪自杀。 课前预习 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曾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这条鱼太大,在海上被拖行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航途中又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当时这件事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1952 年,海明威发表了《老人与海》,这部作品赢得了诸多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圣地亚哥的原型格里高利·富恩特斯捕获马林鱼 课前预习 故事梗概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主角人物是一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男孩。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英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又有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不得不把它们一一杀死,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但大马林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老渔夫,虽然老了,倒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