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9806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18925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唐 · 杜 甫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感知诗中的形象,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赏析名句,激发灵感,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3.品味语言,感受杜甫诗歌语言的魅力。 古诗词鉴赏“五看” 一看整体,知体裁 二看题目,知题材 三看作者,知背景、风格 四看注释,知大意 五看内容,知情感 一、看整体,知体裁 读文章,思考文章的体裁 本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二、看题目,知题材 本诗题材为———借物抒情诗 《登岳阳楼》 ①“登”,点明诗人登高望远。 ②“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 解题 岳阳楼 黄鹤楼 滕王阁 三、看作者,知背景风格知人论世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风格 ,因而他的诗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 子美 诗圣 李杜 诗史 “三别” “三吏” 少陵野老 沉郁顿挫 1、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 从小好学,20岁开始漫游吴越,后认识李白、高适。和李白登高怀古,寻幽访胜,饮酒论诗。此时写了《望岳》《画鹰》等 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早上敲过豪富的门,晚上追随肥马沾满灰尘。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处处使人暗中感到艰辛。”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 知人论世:杜甫的生平 3、为官及流亡时期(45-48岁)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被抓。一年后逃出,到达肃宗行在陕西凤翔,授左拾遗。不久弃官携家前往秦州。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三吏三别写于此期。 4、漂泊西南时期(49-59岁去世) 成都依靠严武,有了草堂安身。后严武逝世,他又飘泊西南、湖湘,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此时律诗很多,如《登高》、《登岳阳楼》等。 知人论世:杜甫的生平 杜甫 代表作品: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诗歌的主要思想: 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 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思·展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诗人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此时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 写作背景 四、看注释,知大意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早就听说洞庭湖水波澜壮阔, 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 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 我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