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9924

6.2《五石之瓠》课件(共4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226583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五石之瓠 庄子 庄子“怪异”言论举止录 妻死,庄子鼓盆而歌 “人且偃然(安息)寝于巨室内,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 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千里马最大的不幸,就是遇上了伯乐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he)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庄子 马蹄 》 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桥梁)之上 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辩无胜* 新知讲解 名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宋国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原系楚国王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今河南商丘)。 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因崇尚自由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漆园吏。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庄子》。 世人评价 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人物简介 惠子 惠子,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 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 作品简介 《五石之瓠》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 《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 1.庄子的无神论和天道观。 庄子认为,道是无处不在的,但道又是没有具体形态和意志的,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的、原始的唯物观) 2.庄子的认识论。 庄子认为,人类拥有认识世界的能力,但是人永远也无法认清全部的世界,所以费心费力地去学习,是毫无意义的。 3.庄子的人生观。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庄子思想 4.庄子的齐物论。 庄子认为,这世界上的一切,其实从更高远的境界来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一切都是一样的。什么喜怒哀乐,什么荣华富贵,甚至连生与死,最终都是一样,他们之间没有差别。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追逐那些荣华富贵了,既然如此,我们所谓的失败,所谓的挫折,那也只是过眼烟云了。 5.庄子的辩证法。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由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对立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五石”是指数量。“瓠(hù)”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 新知讲解 题 目 解 说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庄子所处的年代,一方面,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战争频发,生灵涂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文化成为一种强烈的需要。彼时孟子正游说各国。墨家门徒遍及天下,庄子却主动地选择了“无用”和贫困。 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庄子大体上继承了老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