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0059

9.《复活(节选)》课件(共3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24065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前置预习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请同学们在课前完成以下任务: 1.基础梳理:通读课文 用“____”划出描写聂赫留朵夫心理活动的语句。 用“﹏﹏”划出描写玛丝洛娃神态、语言的语句。 思考:两人再次相见时,他们的态度和情绪有何不同? 2.背景探究:知人论世 (1)查阅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及其“道德自我完善”与“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 (2)简单了解小说《复活》完整的故事情节 3.初步思考:聚焦标题 你认为标题中的“复活”指的是什么?谁需要“复活”?“复活”的可能又是什么? 课前导入 时光可以磨损照片,但技术可以将其“修复”。那么,被罪恶感磨损的灵魂,能否获得“复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托尔斯泰的《复活》,看一位贵族青年如何踏上一条“赎罪”与“自我救赎”的精神之路。 9 复活(节选) 列夫 托尔斯泰 学习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梳理小说节选部分的情节,分析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把握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剖析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理解“复活”的多层含义(忏悔、赎罪、精神革新),探究小说主旨。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托尔斯泰“心灵辩证法”的艺术手法,体会其现实主义作品的批判力量和人性深度。 文化传承与理解:思考小说中展现的人性矛盾与道德自救的价值,联系现实,获得启迪。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托尔斯泰出身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知人论世 列夫·托尔斯泰 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鲁迅称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马克·吐温称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 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60年代至70年代创作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 卡列尼娜》,使他赢得了崇高的世界声誉。80年代末创作的《复活》是作者一生创作和思想探索的总结。 知人论世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当时(19世纪末期),俄国的农奴制和俄土战争,使俄国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列夫·托尔斯泰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本质所在,对农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观发生激变,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察俄国的社会现实,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 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抨击社会现实,揭露俄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列夫·托尔斯泰在此背景下创作出的 《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知人论世 知识链接 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著名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