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0099

10.2《师说》课件(共6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634757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从“传道、授业、解惑”这个标准来看,菩提祖师和唐僧,谁才是孙悟空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呢? 情境导入 唐三藏 菩提祖师 韩愈 师说 核心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 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韩愈所确立的“师”的概念、择师标准、从师之道。 思维发展与提升: 梳理本文的论辩思路,重点掌握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语言建构与运用: 熟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 知人论世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苏、欧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曾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后被召入朝廷,拜国子祭酒。最后官至吏部侍郎,故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768—824), 知人论世 唐宋八大家 韩 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 洵 苏 轼 苏 辙 王安石 曾 巩 韩愈 中唐 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柳 字退之 古文运动 谥 文 韩吏部 文学家 政治家 文起八代之衰 韩潮苏海 千古文章四大家 韩昌黎 古文运动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由于他对古文的倡导,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所溺”。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可以为官。因此,当时士大夫阶层,以从师为耻,这种风气严重破坏了从师之道。到了唐朝时候,这种以从师为耻的风气愈加浓厚。 韩愈写此文抨击时弊,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态度,表现出非凡的勇气。 师说 解题 议论文 说 先叙后议 夹叙夹议 篇幅短小 这可是古代的小议论文 论 那算什么,我是古代的大议论文 《六国论》 《过秦论》 韩愈《马说》 周敦颐的《爱莲说》 柳宗元《捕蛇者说》 师说 解题 师说: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说: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 诵读经典 纠正字音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yōng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zhǎng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 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dòu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yuè师百工之人,不耻相xiāng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ú。”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yú!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hóng、师襄xiāng、老聃dān。郯tán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