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 了解诗人的创作特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全文“归”为线索,通过诗中的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作者不满现实,反抗黑暗,不与当时黑暗的上流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 把握诗歌意象,欣赏诗歌的意境,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 陶渊明 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 晚年:“归隐田园” 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一体) “隐逸诗人”(41岁辞官归田) “靖节先生”(谥号) “五柳先生”(自号) 知人论世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ニ十九岁时走上仕途,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的官场经历 任官次数 历任官职 做官年限 第一次 江州祭酒 ??? 第二次 恒玄幕僚 三年 第三次 镇军参军 一年 第四次 建威参军 五个月 第五次 彭泽县令 不足三个月 出世与入世,江湖与魏阙 这是中国古代文人谈论不休的话题。 屈原心忧楚国,却被迫浪迹江湖,徘徊于庙堂之外 文天祥身陷敌营,心如磁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我们听到苏轼高唱“西北望,射天狼”,我们也听到苏轼低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我们也体会到孟子的担当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我们感受孔子的无奈 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关于作品 关于作品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公元406年)。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五个方面描写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 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 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诗人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纯美的感受,多用白描手法;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此类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名家辈出,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常识梳理 田园诗派 陶曾祖是高官,然而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