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意象,赏析诗歌运用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深入体会诗人“忧”的内涵,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 挟天子以令诸侯,奸诈狡猾、善耍权谋是他;枉杀一千,不放一个,生性多疑,狠毒残忍是他;生民百遗,念之断肠,心系苍生,胸怀社稷是他;统一北方,征讨孙刘,雄才大略,志向高远是他;东临碣石,横槊赋诗,建安风骨,才华横溢亦是他。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的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 情境导入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许劭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裴松之 “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唐太宗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苏轼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毛泽东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易中天 “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知作者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迎汉献帝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建安七子”之一,与曹丕、曹植并称“三曹”,“建安风骨”核心人物。 曹操的诗歌继承《诗经》《楚辞》、汉乐府的传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基本风格是苍凉悲壮,奠定了“风骨”审美标准。他的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 知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短歌行》。 此时,曹操已网络了天下名士,文有“建安七子”,智有司马懿、荀攸,武有张辽、夏侯渊等大将。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赤壁之战前夕,曹操酒宴文武百官,饮至半夜,忽闻乌鹊鸣叫,往南飞去,曹操有感横槊赋诗《短歌行》。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整体感知 《短歌行》属于哪一类内容? 那么,曹操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是什么? 解题 “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 长歌的特点———热烈奔放。 短歌的特点———节奏短促,低音短唱,抒发内心忧愁苦闷。 汉乐府曲调名。本诗用的是汉乐府的旧题,即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其长短的区别不在于篇幅的长短,也不在于句式的长短,而在于歌声的长短。本诗是曹操用旧题写的新词。 文学知识之乐府诗 乐府 《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兵车行》《丽人行》《十五从军行》 《白头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