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0573

1.《沁园春 长沙》任务式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146542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沁 园 春 长 沙 毛泽东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从意象的角度把握词作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词作,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词中的意象,理解其营造的意境;体会词人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体会诗词中展现的时代精神与现实意义。 课堂导入 青春是飞扬的理想,是无畏的担当。1910 年,17岁的毛泽东告别家乡时,在父亲账簿里留下诗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少年壮志,气贯长虹。 数年过去,青春的热血未凉,理想愈发炽烈。毛泽东挥笔写下《沁园春 长沙》,以湘江秋景为卷,书少年豪情,问大地沉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词,触摸青年毛泽东那激荡的青春脉搏。 任务一: 知人论世学常识 识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毛泽东著述丰富,有文集、诗词、书法等作品。其作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其文学作品意境宏大,笔调雄浑,诗词直追苏、辛,书法创立“毛草”。 知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是年二月,毛泽东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他先后在韶山等地建立了农民协会,并且在韶山成立了农村党支部。 同年九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触景生情,怀着极大的革命热情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革命词作。 明文体 词牌名 题目 探究新知·文体知识 词的定义:词,又称 ,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词的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 。词牌决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不同词牌的规定不同。 长短句 词牌 探究新知·文体知识 词的分类: (1)按字数的多少分 (58字以内)、 (59-90字)、 (91字以上)。 (2)按流派分为 、 。 词以两片居多,称“ ”“ ”,也称“ ”“ ”。 中调 小令 长调 豪放派 婉约派 下片 上片 上阕 下阕 任务二: 诵读经典,整体感知 重点字音 百舸争流(  )  怅寥廓(    ) 峥嵘(      ) 浪遏飞舟(  ) 挥斥方遒(  ) 沁园春(  ) 万户侯(  ) hóu qiú gě chàng liáo kuò zhēng róng è qìn 探究新知·诵读全词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任务三: 赏析诗词,把握情感 阅读思考 上阕 下阕 眼前景 以词人的活动(动作)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忆往事 一字领起 探究新知·整体感知 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哪四幅图画? (请用四个短语概括)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