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1257

8.2《登高》课件(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369311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登 高 杜甫 了解杜甫生平及作品风格、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 01 把握诗歌意象,感受意境之壮阔深远,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02 理解“悲”的内涵,学习杜甫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爱国情操。 03 鉴赏诗歌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04 学习目标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古诗中的登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杜甫在重阳节登高,又会抒发怎样的人生感慨呢? 情境导入 “登高”主题———或思乡,或感怀,或言志。 一、知人论世 读作者———知人 诗学宗师———诗圣”杜甫 No.1 杜甫,字_____,自号_____,唐代_____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No.2 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_____,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_____”。 读作者———知人 代表作: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 其它:《兵车行》《望岳》《登高》《春望》《秋兴八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登岳阳楼》 读背景—论世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01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作者流寓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诗人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 02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03 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04 此诗是杜甫将其个人身世之悲与家国时代之痛熔于一炉的巅峰之作。 二、诵读感知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指导朗读,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感情基调: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前两联景象雄阔,读时气息应深沉有力;后两联抒情悲苦,读时声调可压抑沉痛。 (2)技巧:指导“猿啸哀”的拖长、“鸟飞回”的盘旋感、“萧萧下”的飘零感、“滚滚来”的磅礴气势。后两联加入虚声、颤音,表现力竭之感。 3.发现形式之美,指导学生背诵。(利用这首诗“句句皆律”“字字皆律”的特点)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对仗且有句中对 颔联对仗 颈联对仗 尾联对仗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三、领悟主旨 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那是一家人登高祈求长寿的欢快节日。 登高 这是一首思亲怀乡的诗歌。 01 02 03 04 读标题 还有其他复杂的感情吗? 读诗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关键或最精彩的字句。它如同诗歌的灵魂,是整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词,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诗眼在诗词中的作用 寻找诗眼的技巧: 1.突出主旨: 2.增强表现力: 3.深化意境: 1.情感维度切入:重点关注具有情感倾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