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连续观察 大自然充满变化,奇妙又美好,学校要举办“我的神奇发现”展示会,请你和同学们作为小小观察员,跟随名家一起去旅行,学习观察方法,并用观察日记记录你探索自然的收获,在展示会上进行分享交流。 诗意观察向古人学方法 自然侦探解密昆虫的住宅 实践观察丰富观察记录 持续追踪记录观察日记 连续观察跟大师学记录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任务五 《古诗三首》 课型:精读引领课 课时:2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活 动 一:赏暮色之美景。 活 动 三:品雪梅之精神 学习活动 活 动 二:观庐山之面目。 活 动 四:诵诗中之情感。 回顾旧知 1.了解诗人及背景资料。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唐代诗人中现存作品最多的一个,其诗歌创作语言通俗,相传街边老妪也能听懂。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 2.大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读好诗的节奏。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 / 残阳 / 铺水中,半江 / 瑟瑟 / 半江红。 可怜 / 九月 / 初三夜,露似 / 真珠 / 月似弓。 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景物? ———这首诗是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所写。当时朝廷政治昏暗,党争激烈。诗人自求外任,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途经江边时吟成此诗。 活动一:赏暮色之美景。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①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注释 ① 【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② 【可怜】可爱。 ③ 【真珠】这里指珍珠。 借助注释和教材中的插图再读古诗,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残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文中指阳光斜照在水面上。 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交流诗意 可以换成“照”或“射”吗? 月 江 残 阳 露 结合下面的图片,分享你想象到的画面吧! 夕阳图 月夜图 诗句: 画面: 诗句: 画面: 《暮江吟》 情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结合课上了解的写作背景,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组合作探究: (1)再次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观察顺序。 (2)想一想诗人描写了笔下景物哪些方面的特点,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 (3)交流诗中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可爱在哪里呢?让我们来看看诗人的观察。 重点点拨 黄昏 月夜 时间顺序 持续观察 受光多的地方,呈现一片红色。 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青绿色。 露似真珠 月似弓 比喻 颜色 形状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朗读诗歌 可怜九月初三日,露似真珠月似弓。 名山观察会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 / / / / / / / / / 活动二:观庐山之面目。 名山观察会 小组合作探究: (1)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交流景物特点和诗中描绘的画面。 (2)找一找诗人的观察角度,说一说他是怎么观察的。 (3)合作交流,品味诗中蕴含的情感或道理,完成右面的填空。 名山观察会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 从侧面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庐山依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