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选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课程标准:1、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2、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地位。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第10课 目录 一、从“法制”到“法治”: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二、从“旧文明”到“新文明”: 新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性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 2、成就: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3、意义: 确立社会主义中国政治、立法、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一)20世纪50年代:初创时期 法律集中在政治领域,目的在于建章立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1949.9《共同纲领》 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国家国体 权利主体和权力机关 《共同纲领》体现人民民主的原则;1954年宪法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第一条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 第四条 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 第十七条 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四条 保护工商业,不得侵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二)“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民主法制遭到破坏践踏、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人身安全、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 故宫被改成血泪宫 人大召开时间中断 民主和法制不健全;民主和法制观念淡薄。 原因: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新时代特征的一批基本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阶段特点: 法律较多地涉及经济领域,为改革开放服务 (三)改革开放后 (20世纪80年代):新发展 (三)改革开放后 (20世纪80年代):新发展 1、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十六字方针) 2、1982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4年宪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82年宪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放在国家机构前面,凸显公民的地位,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尊重保障人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1999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