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2125

专项训练十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项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2288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项,训练,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
    专项训练十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时间:30分钟 满分:26分 实际得分: 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13分)   班级开展“航天育种”主题学习活动,乐乐收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当逐梦苍穹的航天技术与扎根大地的种子相遇,“航天育种”的奇妙之旅就此开启。那么什么是航天育种呢 它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如微重力、宇宙高能离子辐射、超高真空环境,以及其他诱变因素如交变磁场等,使生物发生诸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航天育种具有有益的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一半,由8年左右缩短至4年左右。   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出许多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整理自《“上天入地”的“太空种子”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央视新闻网”2023年3月26日) 材料二:   航天服务于国计民生,育种便是其中的典型。1987年8月5日,我国第九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着精挑细选的小麦、水稻、青椒等百余个品种的农作物种子,顺利完成了首次“太空之旅”。返回地球后,它们被分发至各地科研机构。经过杂交选育,这批种子中培育出了大豆“铁丰18”、棉花“鲁棉1号”等一批获得国家发明奖的优良新品种。   此后,种子便成了航天器的“常客”,品类既包括农作物、油料作物等的种子,也包括不同地方主栽特色品种和稀缺物种的种子。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一同着陆的还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作物种子,石斛等中草药种子,以及甜瓜、葡萄、兰花、玫瑰花等水果花卉种子,甚至还有窖泥、酒曲等微生菌。 (整理自《神舟十三号搭载的作物种子顺利出舱 解密太空育种》,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2年5月8日) 材料三:  ———基因突变”“变异”“人工诱变”……这些航天育种的术语听起来有些恐怖,部分公众会对太空种子种出来的太空蔬菜安全性提出质疑,觉得变异就是不安全。  ———太空食品绝对安全,人们尽可以放心食用。”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录祥说。   太空育种不同于转基因,因为辐射诱变只是改变了种子的遗传序列,并没有引入新的外源基因。另外,有人担心“宇宙粒子辐射”的安全性。刘录祥介绍,其实人们用高剂量的核辐照为面包、大米、方便面、脱水蔬菜等消毒,这些食品都可以直接食用,太空育种所接受的辐照强度仅为前者的百万分之一,而且要经过数代的培育筛选后才开始食用,所以根本不用担心。   即便没有上过太空,在自然环境中种子也会发生类似的变异,但变异的时间是相当漫长的。而太空育种可以理解为地面上的加速变异,因此太空繁殖是安全的。   尽管太空环境无菌、无污染,但并非所有的太空食品都是绿色食品。太空食品是经过航天育种所培育出的,而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中培植加工的食品。太空种子在地面的培育阶段一样可能施化肥,所以,是不是绿色食品,还要看是否有相关部门颁发的绿色食品标志。 (摘编自《“上天”又“入地”,太空种子有多牛 》,《东方文化杂志》2022年8月5日) 材料四:   开盲盒,是现代年轻人喜欢的一种消费方式。因为无法确定盒子里的商品,使得开盲盒的过程充满了惊喜和刺激。而对于“育种家”们来说,航天育种也犹如开盲盒。基因突变的与否以及突变的多样性,让深入分析太空环境各类因子影响种子基因变异的机理成为“育种家”们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在空间站技术应用日趋成熟的未来,通过对不同诱变世代的基因进行大量测序,对比分析不同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