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珀西·比希·雪莱 作者简介 1792年出生于贵族家庭,雪莱天资聪慧、资质非凡,当同龄孩子还在识字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写诗了。 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 1811年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性》,被牛津大学开除。 1822年7月8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风雨,溺水而亡。 (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作家 珀西·比希·雪莱 作者简介 珀西·比希·雪莱 雪莱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及政治诗,《致云雀》《西风颂》《自由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暴政的假面游行》等一直为人们传唱不衰。 背景链接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题目解读 “致云雀”中“致”愿意为“送给”;本诗为赞美的意思。;云雀是丹麦、法国的国鸟。文题点明了诗歌的歌颂对象。 云雀,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高空振翅飞行时鸣唱,接着作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以食地面上的昆虫和种子为生。有高昂悦耳的声音。 在诗歌中,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问题研讨 你觉得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快 清丽诚挚 热切 全诗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欢声赞美云雀这快乐的精灵不事雕琢的天籁之音,为全诗定下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 初读诗歌,理清思路 探究新知 全诗共九节,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飞翔英姿:一飞冲天、边飞边唱、沐光而行、迅疾(第2~3节) 总体评价(第1节)———欢乐的精灵 致云雀 展开描绘 (第2~20节) 人与云雀(第17~21节)你我之别--渴望传递云雀的欢欣、希望与爱 欢歌力量:欢乐强音、暗淡于晨曦、放光于黑夜、胜于霞雨(第4~7节) 欢歌特点:诗人、少女、萤火虫……(第8~14节) 欢歌源泉:欢乐源泉?———绝缘与爱(第15~16节) 云雀是理想化的诗人 再读诗歌,解析意象 如何理解开头第一节的“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诗歌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热情赞美了云雀这欢乐的精灵不事雕琢的天籁之音,为全诗奠定了诚挚热情的抒情基调。 第1节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 倾吐你的衷心。 再读诗歌,解析意象 这两节诗歌主要表现了云雀怎样的特点? 这一节主要描写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赋予了云雀蔑视地面、勇于追求光明与理想的特点,这是全诗一切想象的依据。 第2节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 飞翔着歌唱。 第3节 地平线下的太阳, 放射出金色的电光, 晴空里霞蔚云蒸, 你沐浴着明光飞行, 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开始迅疾的远征。 云雀在清晨时的晴空飞行,绚丽背景———云雀欢快翱翔天际的英姿,赞美了云雀飞行时迅疾的身影。 衬托 再读诗歌,解析意象 淡淡的紫色黄昏, 在你航程周围消融, 像昼空里的星星, 虽然不见形影, 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 第4节 承上启下,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的动作和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回云雀的歌声。 第4节有什么作用? 再读诗歌,解析意象 视觉--听觉 具体可感 欢乐光明美好 那犀利明快的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