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情景导入 当现实的狂风骤雨猛烈的吹打着我们的生活之时,当为了生计,我们不得不乘风踏浪,扬帆远航之时,我们该用怎样的姿态面对风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起寻找答案。 1.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积累文学常识。 2.结合人物的经历和语言,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3.细读人物的内心独白,概括圣地亚哥的形象特点。 4.感受圣地亚哥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险恶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硬汉精神。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20世纪美国小说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中学毕业后进入报界,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一战,当战地救护司机;二战,做战地记者,1941年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在战场上被炸成重伤,身上中的炮弹片有200多块;在大西洋上做过渔夫,在非洲坦桑尼亚猎过猛兽(杀过狮子),在西班牙当过斗牛士。 (1899 —1961)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非凡的经历孕育出他的“硬汉”性格。1953年,他凭借小说《老人与海》获得美国普利策奖。1954年,又因《老人与海》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一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坐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加上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当时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海明威,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认为这是很好的小说素材, 于是1951年开始动笔创作,仅用八周就完成了初稿,获得了友人们一致的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前情提要:渔民圣地亚哥老了,运气也糟透了。接连八十四天,他天天出海,却又天天空船而归,连他的帆看上去都像是一面“象征着永久失败的旗帜”。他的老伴死了,以前跟他打鱼的小孩马诺林也在父母的强迫下,到其他船上帮忙去了。第八十五天,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把它拴在船边返航。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概述《老人与海》(节选)的主要情节。 写了老人与鲨鱼五个回合的搏斗场景。 整体感知 回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作战工具及使用结果 身体状况 结局 一条 灰鲭鲨 渔叉、绳子 (沉了) 杀死灰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加拉诺鲨 两条 绑了刀子的船桨(刀子钝了) 杀死两条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加拉诺鲨 (铲鼻鲨) 一条 绑了刀子的船桨(刀子被折断) 杀死鲨鱼。 加拉诺鲨 两条 短棍 重伤溜走,大鱼的一半给毁了。 群鲨 一群 短棍(丢了)舵柄(断了) 鱼被打散游走,大鱼只剩下残骸。 鲜血模糊的双手(手受伤) 双手疼得不听使唤了 手淌血(手不怎么流血) 骨子里累了 浑身僵硬酸痛,感到疼痛 阅读课文,按照表格提示,梳理老人与鲨鱼的搏斗的情节。 思考:老人是在何种状况下与怎样的鲨鱼进行搏斗的,作用何在? 年老体衰 精疲力尽 双手受伤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浑身疼痛 ……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狡猾贪婪 可怕…… ①通过力量悬殊的对比来反衬老人的勇敢、沉着和机智。 ②写鲨鱼游得快,身体强健,凶残嗜杀,是为了反衬老人坚强自信,突出了主人公永不言败的精神。 老人 鲨鱼 作用: 研读文本分析形象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 环境烘托 人物衬托 物象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