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2459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静女》复习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9703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复习,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静女
  • cover
(课件网) 高三古诗文阅读复习 回归教材,教考结合 所有的努力 都是为了理解文本。 《静女》复习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清诗意。 2.提炼诗歌形象,一文多做,教考结合。 复习目标 壹 回归课本 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六义”:风(民间歌谣)、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赋(直陈其事)、比(比喻)、兴(起兴)。 《静女》节选自《国风·邶风》,是民歌风格的爱情诗。 2. 解题 “静女”指文静娴雅的女子,诗歌通过恋人约会的场景,表现古代青年男女纯真美好的爱情。 文学常识 不写连笔字,不写潦草字,不写重叠字 静女 静女其 , 我于城 。 而不 , 首 。 静女其 , 我彤管。彤管有 , 女美。 自牧 , 美且异。 女之为美,美人之 。 易错字填空 静女(《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chí 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tí),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以意助解 姝:美丽、漂亮 俟:等候、等待 隅:角落 爱:同“薆”,隐藏 见:通“现”,出现 踟蹰:徘徊不进 娈:美好 彤:红色 炜:色红而光亮 说:通“悦”,高兴 怿:高兴,喜悦 女:同“汝”,你 牧:城邑的远郊 归:通“馈”,赠送 洵:诚然,实在 匪:通“非”,表否定判断 贻:赠送 《静女》原文 鉴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内容】 【手法】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内容】 【手法】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内容】 【手法】 读懂诗歌 《静女》原文 鉴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内容】第一章是写女子约等情人,而男子来到约会地点却未见到女子时的焦急情状。 【手法】动作描写:女子“爱”,男子“搔首踟蹰”,形象生动。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内容】第二章是写情人相见后赠物,并借赞美赠物表现了男子对女子深切的爱恋之情。 【手法】一语双关,“女”即“汝”,既指“彤管”,也指“静女”。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内容】第三章是更进一层描写赠物以及两人相悦相爱的幸福情景。 【手法】内心独白,心理描写。 读懂诗歌 析主旨 《静女》是一首描述民间青年男女恋爱的情歌,描绘了这对热恋的劳动青年男女,期会之时从相俟、相见、直到相赠和相悦的全部过程。 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直接叙述了“我”与静女极富生活情趣的约会,表现了他们美好纯真的感情,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三个诗章,三个场景,可做如下概括: 第一章:男子赴约;第二章:赠送信物;第三章:采美赠别。 贰 特色指津 1.重章叠句:全诗一共三章,每章均为四句,结构相似,句式、字数相同。 如“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2.对比:“搔首踟蹰”、“说怿女美”,表现了男子心情的变化。 3.象征:彤管、荑草象征爱情的热烈、纯洁。 4.双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男青年托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明手法 5.顶针(顶真):“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上一句末尾的字词是下一句开头的字词,像一串串珍珠似的,环环紧扣,一气呵成。 6.赋:全篇运用,围绕对女子的爱恋,就三件事直接铺叙。 7.细节描写:男女青年赴约来到相会之地,女主人公“爱而不见”,故意躲起来,传神地写出了女青年的天真活泼;小伙子“搔首踟蹰”,久候不至时的抓耳挠腮、不断徘徊的情形,体现他此时焦急难耐、心神不宁,写出了男青年的忠厚、淳朴。 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