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4754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2)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 生物浙科版 选择性必修一(含答案)

日期:2025-11-2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2994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稳态,必修,选择性,科版,生物,活动
    课时分层作业(2) 1 2 3 4 5 6 7 9 11 12 13 14 16 C D C A D C B D C D D B D 8.(1)组织液 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 (3)体温过高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 (4)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5)神经 体液 免疫 10.(1)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的pH作比较 (2)清水 清水中加入HCl后,溶液的pH应下降 对照 血浆在酸性环境下,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 (3)在题干所述三种实验材料中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后,比较三组溶液的pH变化 15.(1)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无法判断各指标是否正常 (2)相对的 (3)①③④ ② (4)④ 6 (5)氧气和营养物质等 (6)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机制 1.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性质在机体的不断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如人体血浆pH维持在7.35~7.45,体温维持在37 ℃左右,血糖维持在0.8~1.2 g/L等。 2.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运动员剧烈活动后,虽然产生大量乳酸,但血浆的pH仍会基本维持在7.35~7.45,A正确;正常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在一日内的变化不超过1 ℃,B正确;不同的人血液的各项生化指标值是不同的,是动态变化的,只要均在参考值范围内即正常,C正确;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在一昼夜当中是动态变化的,D错误。 3.剧烈运动时机体进行厌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使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体内缺乏Ca2+,所以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积累过多,不易排出体外,超出了内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项错误。 4.大量出汗口渴时,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大量出汗时,排出了过多的无机盐,故应补充淡盐水。 5.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6.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pH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A错误;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不一定引起渗透压下降,B错误;人类疾病的产生不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结果,如白化病,C正确;稳态是机体在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机制的调节下,通过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维持的,D错误。 7.正常机体通过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机制,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度、体温和渗透压等相对稳定,但是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9.一定范围内,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会维持pH基本稳定,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稀盐酸和NaOH加的过多,pH会明显下降和上升,故选D。 10.(1)本实验是要比较某一材料在加入酸性物质后pH的变化,所以在实验开始时需要测量三种材料的pH。(2)加入HCl后,因为清水组中无缓冲物质,所以该组的pH应明显降低。清水组和缓冲液组都属于对照组,血浆组属于实验组,它们之间可以形成对照。通过对照可以看出,血浆组与缓冲液组的pH变化趋势相同,说明血浆在酸性环境下,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3)本实验只探究加入酸性物质后血浆pH的变化,未探究加入碱性物质后血浆pH的变化,所以应在题干所述三种实验材料中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后,比较三组溶液的pH变化。 11.正常人体通过改变产热和散热量调节体温,使人体的体温接近37 ℃,A正确;体内多余的水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人体出汗多,通过汗液流失的水分增多,通过尿液排出的水就会减少,以维持体液中水含量的相对稳定,B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厌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血浆中有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