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任 务 情 境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向上的,青春是激扬的。 同学们,当秋光染红岳麓山,湘江水载着百舸驶向远方时,88年前的橘子洲头,一位青年独立寒秋,发出"谁主沉浮"的千古叩问。今天,让我们循着《沁园春·长沙》的豪迈词章,走进毛泽东同志指点江山的青春岁月,感受一个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学习目标 03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01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体会作者人生理想与远大抱负。 02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所抒发的情感及其节奏。 毛泽东(1893 — 1976),字润 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 家 。 毛泽东著述丰富,有文集、诗词、书法等作品。其作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其文学作品意境宏大,笔调雄浑,诗词直追苏、辛,书法创立“毛草”。他的作品有《沁园春 雪》《水调歌头 游 泳 》 算 子 咏 梅 》 《 七 律 · 长征》《忆秦娥 · 娄山关》等。 知人论世--毛泽东 创作背景 1911-1925年,毛泽东曾数度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他与何叔 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 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创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1925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开展革命工作,途经曾经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长沙,重游橘子洲。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1925年,因外商虐打、剥削中国工人事件,工人群起 罢工,各种反对帝国主义剥削、屠杀中国工人的运动应声 而起(五卅 (sa) 运动),中国革命浪潮滚滚而来。 当时,毛泽东回乡养病,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 县团防局缉 (ji) 拿 。8月28日,毛泽东在韶山共产党组织 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等地去 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毛泽东重游了学生时 代常游的岳麓(lù) 山、橘子洲等地。时值而立之年的毛 泽东,重游故地时,会有怎样的感慨呢 站在历史上的1925年看时代与个人 词的常识 词,兴起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配音乐,称为“曲子”或“曲子词”。后于乐府 一 样 ,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称为“诗余”。词 按字 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 。 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沁园春”属于长调;分上下片/阕,为双调。 词 按风 格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 词 牌 ,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 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词牌决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 押韵,标题规定着词的内容。 ·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或者交代时间、地 点、写作动机等内容。《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长沙” 是词题,揭示词是一首写景抒怀词,地点是长沙。 ·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 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沁园春·长沙 思考:这首词的标题和词牌分别是什么? 词牌 词题/标题 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