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542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件(5份打包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24)

日期:2025-09-2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45815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下载,上册,九年级,人教,5份
    (课件网) 实验活动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栏目导航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拓展探究 课后巩固 实验目的 1.练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烧杯、试管、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乳胶管、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镊子、火柴。 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石蕊溶液、蜡烛、木条、蒸馏水。 实验步骤 1.制取二氧化碳 (1)查: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   。 装置的气密性 (2)装:在试管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或大理石),加入15 mL稀盐酸。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住管口,观察到   。 (3)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4)验满:过一会儿,将    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到  .  说明已收集满。 有无色气泡产生 燃着的木条 木条 熄灭 2.二氧化碳的性质 (1)倾倒二氧化碳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把二氧化碳气体 慢慢倒入烧杯中 ①烧杯中   的蜡烛    ; ②烧杯中   的蜡烛       . . . 底部 先熄灭 上部 后熄灭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①实验步骤: a.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2滴石蕊溶液,观察到   。 溶液呈紫色 b.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溶液   。将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溶液  .  。 ②试解释实验现象的原理:  . .  。 由紫色变为红色 由红色 变为紫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 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酸性消失,所以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变浑浊 拓展探究 (1)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CO2时,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向长颈漏斗中加入一些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管口,然后用弹簧夹夹紧导气管,继续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在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液柱,静置一段时间,如果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差不发生变化,就可判断其气密性良好。 (2)根据二氧化碳能灭火的性质,判断是否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不能。检验是利用物质典型的特性或特征现象来证明这种物质。因为除二氧化碳外,氮气等一些其他气体也能灭火,所以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用燃着的木条。 课后巩固 基础题 1.如图所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软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建议用时:8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A B.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收集满 C.纸天平向右倾斜,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易分解 2.如图为制取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装置的优点是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B.装置的弹簧夹此时处于打开状态 C.乙中的现象可以证明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D.丙中的现象可以证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C 提升题 3.(2024宿迁)化学实践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完成部分气体的相关实验,请你参与。 (1)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发生装置可选用装置A或B,与装置B相比,装置A具有的优点是  .  。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 和停止 (2)若选用装置B和C制取并收集氧气,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操作和现象是   。 (3)常温常压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共热的方法制取氨气。若选用装置D测定产生氨气的体积,水面需加一层植物 油,其目的是   。 (4)二氧化碳和氨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