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栏目导航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课后巩固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3.体会控制变量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运用。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火柴。 小木块、小煤块、蜡烛。 实验步骤 1.取大小和形状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块和小煤块,分别用坩埚钳夹住,同时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 . 。 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小木块先燃烧,小煤块 后燃烧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将两支蜡烛点燃,固定在桌面上,并将其中的一支蜡烛罩在烧杯下面,观察到的现象是 .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罩在烧杯下面的蜡烛一会儿就 熄灭了,另一支蜡烛仍然继续燃烧 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课后巩固 基础题 1.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右下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 ℃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 ℃过程中,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 C.对比①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建议用时:15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C 2.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 提升题 3.探究燃烧的条件便于控制燃烧。可燃物燃烧的一般条件是:①可燃物与O2(或空气)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欲证明条件①:先通O2,再通N2 B.欲证明条件②:先通N2,再点燃酒精灯 C.欲证明条件①②:先通O2,再点燃酒精灯,然后立即改通N2 D.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检验并吸收木炭燃烧生成的CO2 C 4.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以下是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已知着火点:白磷40 ℃、红磷 260 ℃) (1)装置A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请解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 . 。 (2)装置B中通入O2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装置C若要出现与装置B相同的现象,通入O2前需要的操作是 . 。 红磷 的着火点高,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白磷燃烧 给冷 水加热,温度稍微高于40 ℃即可 拓展题(选做) 5.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如右图所示是某化学活动小组围绕探究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而设计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该装置的优点是 . (写一条即可)。 (2)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 。 (3)请列举出通过破坏该条件达到灭火目的的实例: . (写一条即可)。 可减少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对空气的污染(合理 即可) 燃烧需要氧气,且温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木材着火用水 浇灭(合理即可) 谢谢观赏!(
课件网) 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栏目导航 学习目标 课堂探究 课后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课堂探究 知识点一 能源 生成与整理 不可再生能源 化石燃料 煤 是混合物,主要含 元素,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石油 是混合物,主要含 元素,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