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6188

6.1《芣苢》任务式课件(共4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1601260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秋以为期 既见君子 国风 邶风 燕燕于飞 ·昔我往矣 将翱将翔 桃之夭夭 释颂 大雅 杨柳依依 窈窕淑女 执子之手 诗三百 氓之蚩蚩 卉木萋萋 目录 邶风·静女 周南·芣苢 任务一 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任务二 品析词句,感受劳动过程。 任务三 赏析手法,体会劳动之美。 任务四 深入思考,传承劳动精神。 学习任务 文化常识 壹 扎染艺术 一、上古时期———口头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按 字 数 分 诗歌起源 BY YUSHEN 了解《诗经》 《诗经》是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诗歌,共 305 篇。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 经》 风 雅 颂 内容 诗经六义 比 兴 赋 手法 是西周时期各地的民间歌谣; 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是统治者宗庙祭祀时的乐歌。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 “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是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内容 一、祭祀、颂赞之歌 二、农事、畋猎之歌 三、礼俗、燕飨之歌 四、讽喻、怨刺之歌 五、爱情、婚姻之歌 六、战争、徭役之歌 艺术手法 一、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二、赋比兴表现手法 三、灵活多变的句式与 复沓的章法结构 四、简洁、生动的语言 风格 《诗经》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 按照音乐内容分类:风、雅、颂 按表现手法分类:赋、比、兴 按照音乐内容分类: 《诗经·周南·芣苢》属于? 《诗经·邶风·静女》属于? 《周南·芣苢》 贰 写作背景 “周南”指周王城以南的地方,也就是西周王城镐京及东周王城洛邑以南,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该地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故作为《诗经》的首章。《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芣 苢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 芣 苢 采集芣苢,传说是古老的习俗。《毛传》说:“芣苢,车前,宜怀妊焉”。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周南女子会基于繁衍种族的观念而采集,《芣苢》就是采集劳动时所唱的欢乐歌谣。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d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之。 朗读,注意停顿和轻重音 《芣苢》 字 小篆 含义 这六个字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采 有 掇 捋 袺 襭 采摘 取得 获得 拾取 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果实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盛取东西 《芣苢》 字 小篆 含义 这六个字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采 有 采摘 取得 获得 采,从木从爪。一木一手形象地表现采摘的动作,用手从树上采集食物。 有在诗歌中指是采摘动作后有所收获的状。两个字合起来构成了一次劳动过程态。 《芣苢》 字 小篆 含义 这六个字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掇 捋 拾取 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掇,声旁包含了四个手,我们能想象遍地苯莒,妇女们捡都捡不过来忙碌中透露着喜悦。 如果说“据”是一片一片地捡,那么“捋”就是成把成把地抓取,动作快了,频率高了,劳动者完全沉浸在劳动过程中,氛围更加欢快。 《芣苢》 字 小篆 含义 这六个字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袺 襭 提起衣襟兜果实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 盛取东西 采摘的苯莒太多了,可能带来的篮筐已经装满了,衣襟成了临时的篮筐。 考点? 通过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从一开始的采摘,到最后的满载而归,表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